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文学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当AI能够写诗、绘画、作曲时,一个根本性问题浮出水面:AI能否写出《庆余年》这样的经典作品?2025年阅文创作大会上,成立十周年的阅文给出了清晰而审慎的答案——人负责讲故事,AI是人的助手。
AI不是作者,而是让作者更专注于'好故事'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能力的飞速发展,'替代'始终是AI讨论中最核心的焦虑。当AI能够生成流畅的文字时,它是否也能创作出足以让千万读者'催更'的网络小说?
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黄琰在与作家交流中发现,一部分创作者对AI划清界限,认为'AI成文一眼假',但更多的作家则关心阅文的AI技术将如何改变创作范式。基于这一洞察,阅文选择让AI退居'助手'之位。
CEO兼总裁侯晓楠在演讲中强调:'工具越普及,原创的想象力就越珍贵;技术越强大,好故事的内核就越重要。真正稀缺的,始终是那些能够构建精彩世界观、打动人心的原创能力。'这番话精准地道出了阅文的立场——AI解决的是创作过程中的'体力活',而非关乎灵魂的'脑力活'。
'妙笔通鉴':攻克长篇创作的'记忆焦虑'
对于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字的网络文学而言,长篇创作中最耗费心神的,除了情节构思,便是对庞大设定的管理和记忆。一个角色的首次出场、一句不经意的对话、一个早期埋下的伏笔,都可能在百万字的更新中被遗忘,导致前后矛盾,即网文圈常说的'吃书'。
'妙笔通鉴'正是为了攻克这一痛点而来。它并非用于生成章节内容,而是通过对千万字级作品的深度理解,成为作者的'第二大脑'。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挖掘伏笔,提升故事完整度:连载数年的长篇巨著,作者本人也难免遗忘早期设定。AI助手能精准检查出已经出场但后续情节缺失的角色,辅助作者进行补全。《绍宋》作者、白金作家榴弹怕水评价道:'简单问答就能检查出缺失后续结果的角色,我再做针对性的补全,就能让故事完整度整体提高一个层次。'
细节检索,避免创作Bug:从梳理男女主角互赠的礼物以防'串台',到寻找只记得相关人物关系的配角,'妙笔通鉴'都能快速响应,让作者从繁琐的记忆工作中解放出来。

事实上,自2023年以来,阅文已在作家助手中陆续上线了'妙笔'(资料查询与灵感激发)、'AI画师'(角色与场景可视化)及'错别字校对'等多个AI功能。黄琰在会上披露,妙笔大模型的作家周使用率已超过75%,'妙笔通鉴'在发布前也有超2000位作家参与共创。
AI赋能:从创作方法论到普惠能力
阅文AI工具在创作端的价值,在于'降低门槛',而非'替代创作'。它将平台二十年来沉淀在顶尖作者和资深编辑脑中的创作方法论,转化为一种普惠的AI能力,让更多有创意的'故事家'能更快跨越新手期,将精力真正投入到'讲好一个故事'这一核心任务上。
这种理念的背后,是对创作本质的深刻理解:技术可以辅助表达,但无法替代创意;AI可以提供工具,但无法提供灵感。正如一位资深编辑所言:'AI可以帮助作者记住所有细节,但无法告诉作者下一个情节应该走向何方。'
为IP开发'降本增效',AI帮中腰部作品'多赚点'
如果说在创作端,阅文的AI策略体现的是对原创力的'赋能',那么在IP开发端,其布局则展现出更为锐利的'进攻性',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效率与成本。
'版权助手':解决IP匹配的'大海捞针'
阅文坐拥千万级网文库,这是一个'甜蜜的烦恼'。当IP改编方带着模糊需求前来,要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精准匹配项目,无异于大海捞针。过去这依赖人工经验,不仅效率低下,且难免有遗珠之憾,导致大量优质中腰部作品常年沉睡。
'版权助手'正是要用AI解决这个匹配效率问题。当爆款短剧《离家后我带着女儿涅槃重生》火了之后,合作方希望找到风格相似的年代文,'版权助手'能快速分析其核心要素,并精准推荐《巧媳妇好日子》等作品,同时在数秒内生成包含故事梗概、人物小传、改编建议的完整'设定集'。
这套流程极大地降低了IP筛选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其更深远的产业影响在于,它为海量的中腰部作品创造了被看见、被评估的机会,实现了IP开发机会的'普惠'。
'漫剧助手':IP视觉化的新通路
如果说'版权助手'解决的是'发现'的问题,'漫剧助手'则是在尝试解决'实现'的问题,为IP视觉化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通路。
'很多幻想类作品的改编,长期以来面临视觉化产能的瓶颈,'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指出。传统动画和影视开发的高昂成本与漫长周期,将绝大多数网文IP挡在了视觉化的大门之外。

据阅文公布,其漫剧业务仅探索一个季度,便已产出30部播放量破千万的作品,头部内容播放量破亿。漫剧巨大的市场潜力背后,是生产力的革新。AI漫剧,作为由AIGC催生的新内容形态,以其'轻、快、广'的特点正成为突破口。
'漫剧助手'作为一个一站式平台,覆盖了从AI辅助剧本改编、风格化素材选用,到一键生成动态视频的全流程。为了推动这条新赛道,阅文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创作合伙人计划',开放十万部IP,设立亿元专项基金。
这不仅是为读者提供新内容,更是为海量IP提供一个成本可控的'试水'和'视觉化验证'渠道,无疑是IP价值链条中极具战略意义的放大器。
内容供给过剩的时代,AI的价值是'平权'
站在更高的行业视角审视阅文的AI布局,一个根本性问题浮出水面:在一个内容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时代,用AI技术带来更多的作品,是否只会加剧无效内卷?
答案或许并非如此。穿透'降本增效'的表象,会发现阅文AI战略的终极价值,指向了一个更深刻的词——'平权'。
创作平权:让好故事不因技巧不足而被埋没
AI工具的本质是知识与能力的普惠。它让'讲好一个故事'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与纯熟的写作技巧解耦,回归到创意的本质。一个有绝佳创意但文笔稍弱的作者,可以通过AI助手跨越技术门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故事的灵魂——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
这并非生产力的替代,而是一种创作权利的下放,让更多的'好故事'有诞生的机会。正如一位新人作家所言:'以前我因为担心文笔不够好而不敢动笔,现在有了AI助手,我可以专注于我想讲的故事,表达我想传递的情感。'
开发平权:打破IP开发的'头部效应'
长期以来,网文IP的开发遵循着残酷的头部效应,只有金字塔尖的少数作品才能获得高成本开发机会。中腰部作者虽是生态基石,但在IP变现的道路上却步履维艰。
AI工具的出现正在打破这一局面。'版权助手'给了被埋没的作品被'看见'的机会;'漫剧助手'则给了它们低成本'变身'的机会。这实质上通向的是解决'创作收入不均衡'这个产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难题,为生态健康和作者收入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当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供给的极大丰富,最终依然要靠'好故事'本身来赢得读者的青睐。AI时代,技术无法替代触动人心的原创力——这个市场的最终检验标准,从未改变。
AI与文学创作的共生之道
阅文的探索,恰恰建立在这一认知之上。它没有选择用AI去'写',而是选择用AI去'帮'。这种审慎而务实的态度,或许才是AI在内容领域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2025年这个AI于诸多领域逐渐超越人类的时间点上,阅文和网络文学给出的这个答案,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战略,更关乎整个内容生态的未来走向:技术应服务于创意,而非取代创意;AI的终极价值,是帮助每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让他们笔下的世界,能以更多元、更璀璨的形式,抵达更广阔的人心。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家所言:'AI不会杀死文学,就像摄影没有杀死绘画,录音没有杀死音乐。它只是改变了创作的工具和方式,而人类对好故事的渴望,将永远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