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竞争新格局:开放模型如何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1

全球AI竞争态势分析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在这场全球性的科技竞赛中,美国和中国作为两大主要参与者,正在各自的技术路线上奋力前行。尽管美国目前在AI领域仍保持领先地位,但中国正通过其独特的开放生态系统和半导体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

在这场竞争的背后,是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碰撞:美国依靠专有模型和商业秘密构建技术壁垒,而中国则通过开放共享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加速创新。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争夺AI技术的主导权,进而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和国家实力。

AI技术的多元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并非单一、同质化的技术,而是涵盖了多种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不同国家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战略,在不同的AI细分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竞争力。在生成式AI兴起之前,美国长期以来在规模化云计算AI实施方面领先,而中国则在监控技术领域占据优势。这些不同的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经济增长以及软硬实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非技术专家常常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竞赛"描述为仿佛AGI是一项即将被发明的离散技术。然而,现实情况是,AI技术将持续演进,并不存在单一的终点线。正如研究论文所指出的,如果某家公司或国家宣布已实现AGI,这一声明更可能是一个营销里程碑,而非技术突破。在奥林匹克百米赛跑中,微小的速度优势可能导致金牌与银牌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样,在AI领域的优势也会转化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力量的相应提升,尽管这种影响不会是二元化的赢家通吃局面,但这些优势确实至关重要。

Chart comparing U.S. vs. China AI language model performance, July 2024-July 2025, showing Elo ratings over time.

中美AI模型对比:专有与开源的竞争

通过对Artificial Analysis和LMArena等排行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顶级的专有模型主要由美国公司开发,而领先的开源模型则来自中国。谷歌的Gemini 2.5 Pro、OpenAI的o4、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以及Grok 4都是强大的模型。然而,来自中国的开源替代品,如DeepSeek R1-0528、专为智能推理设计的Kimi K2、Qwen3系列(包括在编程方面表现出色的Qwen3-Coder)以及智谱的GLM 4.5(其后训练软件已开源发布)紧随其后,并且许多模型已经超越了谷歌的Gemma 3和Meta的Llama 4——美国最好的开源权重模型。

这种对比揭示了AI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开源模型正在迅速崛起,挑战专有模型的统治地位。中国的开源AI生态系统以其开放、协作和竞争激烈的特点,正在改变全球AI发展的格局。

中国AI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AI生态系统呈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许多美国公司在开发基础模型时采取了保密的方法,这是一种合理的商业策略,导致领先公司花费大量资金招募关键团队成员,这些人可能知道竞争对手开发特定能力的"秘诀"。因此,知识确实在流通,但成本高昂且速度缓慢。

相比之下,在中国开放的AI生态系统中,许多先进的基础模型公司在价格上相互竞争,大胆进行公关宣传,并相互挖走员工和客户。这种达尔文式的生死搏斗将导致许多现有玩家的消亡,但激烈的竞争也催生了强大的公司。这种"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正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半导体领域的竞争与突破

半导体作为AI发展的基础硬件,同样成为中美竞争的焦点。华为的CloudMatrix 384旨在与英伟达的GB200高性能计算系统竞争。虽然中国一直在开发与英伟达顶级B200 GPU相当能力的GPU方面面临挑战,但华为正试图通过组合更多数量(384个而非72个)的低能力芯片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系统。

中国汽车行业曾经在与美国和欧洲内燃机车辆的竞争中挣扎,但通过押注电动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华为替代架构的效果仍有待观察,但美国的出口限制已经给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大力开发自身技术的强烈动机。此外,如果中国能够发展国内半导体制造能力,而美国继续依赖台湾的台积电,那么美国的AI路线图将更容易受到台湾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封锁或更糟糕的热战)。

技术发展史上的启示

从电力、互联网等通用技术的崛起历史来看,这些技术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发展空间,一个国家的获益并未以牺牲另一个国家为代价。许多企业早在数月前就规划了中国主导开源模型(事实上,我们已经处于这个时刻,尽管未来取决于我们的行动)的未来。

考虑到AI的变革性影响,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尊重人权和法治的民主国家——应当清除AI发展的障碍,投资开放科技,增加这项技术支持民主并惠及尽可能多的人的可能性。

开放科技与民主价值观的契合

开放科技与民主价值观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民主国家强调透明度、协作和包容,这些价值观与开放科技的理念高度一致。通过投资开放科技,民主国家可以确保AI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民主价值观保持一致,避免技术被少数人控制或滥用。

开放科技还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共享,这有助于缩小技术鸿沟,让更多国家和社会群体能够从AI技术中受益。这种包容性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科技秩序。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各国政府需要制定明智的政策来引导AI发展。对于民主国家而言,清除AI发展的障碍、投资开放科技、加强国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政策方向。

具体而言,民主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对AI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开放科学实践,建立国际AI治理框架,制定有利于创新和竞争的监管政策,以及加强AI教育和技术普及。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民主国家在AI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确保AI技术的发展符合民主价值观和公共利益。

全球AI治理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AI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确保AI技术的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如何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无法有效应对AI带来的全球性挑战。相反,国际合作和多边治理机制才是解决之道。民主国家应当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建立包容、公正、透明的全球AI治理框架,确保AI技术的发展能够造福全人类。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AI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创新的竞争。美国在AI人才方面仍具有优势,拥有众多顶尖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然而,中国正在通过大规模的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计划,迅速缩小这一差距。

对于民主国家而言,加强AI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这包括改革教育体系,培养跨学科人才,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以及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只有拥有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AI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结语:开放创新引领未来

在AI技术重塑全球格局的时代,开放与竞争将成为推动创新的关键力量。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竞争不仅关乎技术领先,更关乎未来全球科技治理的方向和模式。通过拥抱开放科技,民主国家有机会引领AI技术的发展方向,确保这一变革性能源服务于人类福祉和民主价值观。在这场伟大的AI竞赛中,赢家不是那些封锁技术的国家,而是那些能够开放创新、广泛合作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