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里的AI健康革命:隐私与健康的终极博弈

2

在科技不断渗透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领域正经历着革命性变革——我们的马桶。全球厨卫巨头科勒(Kohler)近期推出的Dekoda智能马桶,通过内置AI摄像头分析排泄物,为用户提供健康监测服务,这一创新产品彻底模糊了家居与医疗的边界,引发了关于隐私与健康之间平衡的深刻思考。

一、隐私与健康的边界:AI摄像头入驻马桶的伦理困境

"冲击,是绝对的冲击。"当人们首次得知马桶里可能安装摄像头时,这种反应几乎是普遍的。"如果我没有快濒临绝症的话,我想我这辈子也不想用到这样的产品。"一位受访者如此表示,"我就想问问,如果按照这样安装的话,那岂不是每次上完之后都要手动冲洗一下这玩意?"

与常见的健康检测设备不同,当AI摄像头想要出现在马桶里,首先挑战的是用户的常识认知。无论在哪个国家,马桶边出现摄像头的事情,都常见于法治新闻,这为Dekoda的推广设置了巨大的心理障碍。

紧接着,Dekoda考验的是人类的羞耻心,这可以说是人类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最后"安全线"。你愿不愿意在马桶里安装摄像头,换句话来说,和你愿不愿意在AI摄像头面前脱下最后一件衣服,对人类的心理安全边界造成的冲击力几乎相差无几。

Dekoda智能马桶

科勒显然意识到了这一挑战。与常见的一体化智能马桶不同,Dekoda采用组装方案,通过增加AI摄像头设备,让普通马桶也能拥有分析判断排泄物的功能。其夹板设计以及固定摄像头朝下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AI拍摄的画面仅限于排泄物,不会涉及其他隐私部位。

据科勒介绍,无论是Dekoda拍摄的画面,还是Kohler Health应用程序都采用端到端加密处理,保证用户数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用户还可以选装指纹密码锁,远程控制AI摄像头的使用与否。

然而,从产品设计上解决隐私问题,并不意味着用户心理上的"AI冒犯"感会随之消除。这场关于排泄物数据的"心理保卫战"能否成功,将直接决定Dekoda是成为被公众唾弃的昂贵技术怪胎,还是有机会打破未来家庭医疗领域的关键入口。

二、技术解析:Dekoda如何成为"AI消化科专家"

除了用户心理接受度外,Dekoda的技术可靠性也是影响其市场接受度的重要因素。从技术层面来看,Dekoda的核心设备是"盯着"马桶内部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模组。

首先,它通过摄像头观察马桶内部,借助AI视觉分析用户的排泄物。Dekoda会持续记录用户的排泄频率、排泄物的稠度和形状,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分析结果,帮助用户养成肠道健康的习惯。

Dekoda安装位置

判断的依据主要基于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这一国际通用的肠道健康标准。科勒表示,其应用使用由科学家团队训练的AI模型以及超过100万个数据点来确定肠道健康状况。目前,根据粪便状况,Dekoda将肠道健康结果分为三类:正常、硬便和稀便。

得到分析结果后,用户可以了解哪些食物应该避免吃,哪些食物应该多吃,有助于消化。同时,用户可以了解运动将如何改变排便,定制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除了肠道健康监测,Dekoda还会标记与水分相关的信息。它能够自主根据卫生间的环境进行光线调整,确保收集到的信息更加准确。收集足够数据后,Dekoda通过特殊训练的算法权衡尿液浓度等不同指标,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分数,表明用户体内的水分状况。

Dekoda摄像头模组

然而,目前Dekoda仅将用户的补水状态分为两类:补水或缺水。这种粗糙的划分方式从侧面表明了当前技术的局限性。科勒Health应用程序会持续记录不同用户的身体数据,如排尿频率等,并将数据可视化。用户还可以记录影响当日补水效果的行为,如特殊饮食或运动,应用程序会给出优化建议。

当然,科勒还会关注用户的"便血"情况。Dekoda借助传感器和光谱技术分析马桶里的物质,寻找血液等异常物质。如果发现马桶内可能有血迹,会通过应用程序通知用户。它通过训练的复杂算法检测马桶中的血液,并借助光谱法区分血液和其他红色的非血液物质。

从整体功能来看,Dekoda确实将目光瞄准了我们平常看不到或不关注的"排泄物"方向,实现了对身体异常的提前预警。然而,从目前官网介绍来看,Dekoda的数据分析结果较为简单,除了一些基本分析和记录外,缺乏更专业、更有价值的指导。整个介绍中,未见任何关于使用效果或专业诊断的描述,因此,Dekoda距离成为真正的"马桶里的消化专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市场接受度:价格、实用性与用户体验的挑战

在揭晓Dekoda价格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你愿意花多少钱为这个产品买单?199美元,还是299美元?

无论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是多少,Dekoda的售价可能都远超预期。目前,该产品在美国的售价为599美元起,这包括Dekoda本身、一个可拆卸的磁性充电电池、一个指纹密码锁以及相应的壁挂式遥控器支架等配件,但不包括马桶本身。

KohlerHealth应用界面

更令消费者不满的是,科勒还要求用户必须为Kohler Health应用程序付费,提供了单人付费套餐和家庭付费套装两种形式。尽管选择最优惠的年包套餐,每人每年的平均应用支出仍达到26美元至70美元。科勒解释,订阅制的成本主要来源于持续的推理成本,因为分析人类排泄物的推理本身很难做到免费。

"已经为产品付费后,科勒还要求为应用长期付费的方式,惹恼了不少用户。"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他们更为担心的是,一旦长期使用了APP之后,自己的信息是否会被肠胃医疗公司获取,从而长期被广告骚扰。更有用户提出,一旦信息泄漏,是否很多医疗保险公司就有了充足的借口逃避正常报销流程。"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评论称,"有这个时间精力,我不如自主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然后花600美元定期体检。"这种观点反映了许多消费者对Dekoda实用性的质疑。

网友评论Dekoda价格

此外,部分用户开始担心卫生安全问题。在马桶上增添一个复杂物件后,可能会带来很多清洁死角。"难不成每个人使用完马桶之后,都得手动冲洗吗?"在科勒官方推文的评论区,这个问题获得了大量点赞。

使用条件方面,Dekoda目前仅支持白色马桶设计,不兼容其他颜色的马桶(据说会影响分析结果)。它只能安装在32毫米到58毫米之间的马桶边缘上,且座圈底部和马桶边缘顶部之间至少需要6毫米的间距。一些智能马桶,如引入水流、照明功能的智能马桶都不适用该产品,据说会干扰设备运行,影响结果准确性。

可以看出,用户想要使用Dekoda,需要先克服心理障碍、承受产品价格、满足使用条件等多个门槛。而得到的结果仅仅是:今天缺不缺水、是否排便正常、有无便血等一些简单结论。这些记录,用户只要停下来看3秒,再记在相关的健康APP上,也能达到类似效果。换句话,你往马桶里盯着的三秒钟,相当于669美元(约5000元人民币)。

四、行业趋势:智能家居与医疗融合的未来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Dekoda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智能家居与医疗融合趋势的必然产物。科勒并不是第一个想要进行马桶革命的玩家。

早在2024年,奥地利初创公司Throne就曾打造过一款可夹在马桶边上的摄像头,用于拍摄分析排泄物。该公司认为,这样的产品主要面向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从产品设计思路和使用方式上,Throne与Dekoda基本一致,目前售价319美元,同样需要订阅使用APP。

Throne智能马桶摄像头

美国初创公司Withings也在2023年CES上亮相了一款名为U-Scan的产品,主要分析用户的尿液健康。U-Scan通过尿液浓度测量促黄体生成素(LH)、pH值和水合物水平。公司认为,追踪LH可以帮助检测一个人处于月经周期的哪个阶段,并估算排卵期。而pH值可以作为饮食是否过酸(蔬菜摄入不足)或过碱(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指标。

Withings U-Scan尿液分析器

这些产品的出现表明,智能家居与医疗的融合正在加速发展。在人类追求更长寿、更健康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正不断邀请科技进入身体的"禁地"。Dekoda的出现意味着一些复杂的生化分析正在逐步转化为家庭日常的、非侵入式的健康监测。

同时,一批新的智能家居玩家正在瞄准这个小众市场,争夺下一个"健康数据入口"。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类似的健康监测设备进入家庭,从不同角度监测我们的健康状况。

然而,当我们的马桶成为私人医生、浴室成为诊所,科技与健康的界限彻底模糊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了健康,我们愿意将多少隐私交付给冰冷的AI算法?

五、未来展望:平衡健康与隐私的智能家居之路

Dekoda的出现引发了关于科技与隐私边界的深刻思考。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科技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智能家居行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科勒虽然表示采用端到端加密保护用户数据,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更多的安全措施来防止数据泄露。例如,可以采用本地处理技术,将更多数据分析留在设备端,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被截获的风险。

其次,用户教育和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也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向用户清楚地解释数据收集的范围、用途和保护措施,让用户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同时,用户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了解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护自己的隐私。

最后,监管机构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规范智能家居健康监测设备的数据收集和使用。这些法规应当既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又不阻碍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人类追求健康与长寿的道路上,科技无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Dekoda的出现只是这一趋势的开始,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智能家居与医疗融合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尊重用户隐私、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始终应该是企业的第一原则。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了健康,你愿意在AI面前脱下最后一件衣服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值得每个人深思。在科技不断深入人类最私密的生活空间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科技与隐私的边界,在享受健康便利的同时,守护好属于自己的最后一道隐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