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开源创新新范式:华东师大与奇点智能联合实验室的战略布局

1

2025年9月2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科建设十二周年纪念活动上,华东师范大学与奇点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智能研究院开源创新与变革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双方在人工智能开源领域的合作迈入系统化、平台化新阶段,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源创新研究平台,助力我国在全球AI开源格局中提升技术生态的创新力与影响力。

揭牌仪式:强强联合,共筑开源创新高地

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数据学院创院院长周傲英教授,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CSDN高级副总裁李建忠出席仪式,并共同见证揭牌及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伟教授、奇点智能研究院首席顾问、研究员王博代表双方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智能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响应国家科技战略,推动AI开源创新范式

在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科建设十二周年纪念活动致辞中,周傲英教授强调,开源创新与开源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关键支撑。他指出,新成立的联合实验室不仅要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技术挑战,更应以开源为纽带,推动教育模式与科研范式的深层次变革,探索面向未来的高质量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径。

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建忠则从AI开源的独特性角度出发,强调人工智能的开源相对于传统软件的开源是全新的范式。他表示,"开源创新与变革联合实验室"将通过产学研合作深入研究这一全新范式,打造全球AI开源研究的高地,为推动我国AI开源产业生态的繁荣做出贡献。

此次双方强强联合,正是响应国家关于发展开源生态、加快AI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旨在通过产学研协同,打造具有引领性的开源创新高地。

华东师范大学校园风光

双方优势互补,奠定坚实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和"211"工程。学校长期深耕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拥有雄厚的学术积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

奇点智能研究院(Singularity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由CSDN发起设立,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变革的新型智库与创新平台,以"AI大模型与开源驱动的智能化范式革命"为核心使命,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科技底座、产业生态与社会治理等维度的系统性重构。

三大方向协同发力,构建AI开源创新生态体系

联合实验室自筹备以来已开展多项实质性工作,并围绕三大核心方向系统布局,形成全方位的开源创新生态体系。

1. 开源创新技术研究与战略洞察

依托开源评价科学与工程方法论,双方将系统研究与追踪前沿开源技术和创新动态,采集并分析主流开源平台与社区的多源异构数据,通过分层、分类、分领域的动态建模,持续追踪全球开源技术演进与生态格局变化。相关成果将以智库报告等形式发布,为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与学术研究提供权威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月此前举行的GOSIM全球开源创新大会上,联合实验室作为核心编制单位,正式发布了《2025全球开源发展报告(预览版)》。该报告由联合国咨商开源创新专委会指导,首次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ESG框架引入开源生态评估体系,并基于OpenDigger开源项目与OpenRank影响力指标,从活跃度、贡献质量、协作网络等多个维度对全球开源发展格局进行系统性刻画。

GOSIM全球开源创新大会现场

报告发布后迅速引发学界、产业界及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彰显了联合实验室在开源数据洞察领域的前沿能力与国际影响力。这一成果不仅为全球开源社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也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源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2. AI开源项目孵化与社区运营

聚焦AI开源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发展,双方正携手构建集开源治理框架、合规工具链、社区运营指南与开发者支持体系于一体的一站式孵化平台。目前,联合实验室已面向高校师生开展多场开源工作坊、贡献者训练营及师资培训,并启动"AI开源社区运营工具箱"开发工作,旨在系统化赋能高校开源实践,培育开放协作、持续创新的社区文化。

在GOSIM大会期间,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建忠、华东师范大学王伟教授与PyTorch基金会执行董事Matt White举行专题会谈,就联合实验室与PyTorch基金会在AI开源领域的长期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将在AI开源战略研究、技术栈协同开发、开源教育课程共建以及PyTorch中文社区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国际主流AI框架的本土化落地,也将加速开源技术在中国教育与产业场景中的普惠应用,为国内开发者提供更优质的开源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3. 开源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

以"教育—实践—产业"闭环为导向,双方正协同开发覆盖通识课程、专业实训到高阶研修的开源人才培养体系。首批AI开源课程模块已进入教学试点阶段,配套教材与案例库同步建设中。未来,实验室将推动优秀开源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打通从代码贡献到价值创造的"最后一公里"。

联合实验室已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布《AI大模型技术体系开源开放分级评估规范(解读版)》,围绕代码开放度、数据透明性、训练可复现性等维度构建五级评估体系,填补大模型开源治理空白;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AI大模型许可协议体系(ModelGo参考实现)》,提出全球首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AI模型许可证框架,推动开源从"技术开放"迈向"制度可信"。

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体现了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的战略思维。一方面,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开源治理,与联合国咨商开源创新专委会、PyTorch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实验室立足中国国情,针对中国AI开源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适合本土的开源评估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这种国际化的合作网络不仅有助于实验室吸收全球最前沿的开源理念和技术,也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源治理提供了重要平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开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开源生态建设的多维度探索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不仅是一个科研机构的建立,更是对开源生态建设的多维度探索。从技术层面,实验室关注开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从治理层面,实验室构建开源评估体系和许可协议框架;从教育层面,实验室培养开源人才,传播开源文化;从产业层面,实验室推动开源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创新。

这种多维度的探索有助于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可持续的开源生态系统,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开源创新的教育意义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知识往往被视为私有财产,而开源则倡导知识的共享和开放。联合实验室通过开源教育课程、工作坊、训练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联合实验室也致力于推动教育模式与科研范式的变革,将开源理念融入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探索面向未来的高质量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径。

开源创新的社会价值

开源创新不仅具有技术价值和教育价值,还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开源技术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有助于降低技术门槛,促进技术普惠,让更多人能够分享技术进步的成果;开源社区的协作模式有助于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社会关系;开源治理的研究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技术治理体系。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有助于释放开源创新的社会价值,推动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开源创新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联合实验室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是深化开源技术研究,关注AI大模型、开源治理等前沿领域;二是拓展开源社区建设,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开源项目;三是完善开源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开源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四是推动开源成果转化,促进开源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联合实验室有望成为我国开源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为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中国AI开源生态注入持续动能,助力我国在全球AI开源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结语

华东师范大学与奇点智能研究院共建的"开源创新与变革联合实验室",不仅是对国家科技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开源创新模式的深入探索。通过三大核心方向的协同发力,联合实验室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可持续的开源创新生态系统,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在全球AI开源格局中提升技术生态的创新力与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