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重塑中产生活:千亿美元赛道的崛起与变革

2

从代步工具到生活方式:E-bike的崛起

过去几年,电动助力自行车(E-bike)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特别是在北美市场。作为曾经共享电单车品牌Lime的联合创始人,张曦在2021年创立了Velotric,这家具有中国基因的全球化公司如今已成为北美增长最快的E-bike品牌之一。

"E-bike给用户带来的是'不可逆体验',一旦骑上就会爱上,不太会回到传统自行车。"张曦这样描述用户对E-bike的热爱。这种不可逆性源于E-bike独特的骑行体验——它首先是一辆自行车,但多了一个"小马达"和电池,当用户踩踏板时,电动系统会提供额外的动力辅助,让骑行变得轻松而愉悦。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从2020年资本涌入至今,E-bike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千亿美元级赛道。综合不同机构数据,预计到2030年至2035年,E-bike市场规模将达到806亿美元至1656.9亿美元。一辆E-bike的定价不算便宜,中高端的通常在1500美元以上,但依旧无法阻挡用户购买的热情。

"美国40-80岁的中产阶层大概有5500万人,这是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张曦表示,虽然目前他们在这一群体中的渗透率还较低,仅1%左右,但未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核心用户:追求"无汗运动"的中产阶层

Velotric的核心用户是美国中产阶层中的中老年群体,他们推崇"No Sweat Sports(无汗运动)"理念。"我们的用户不是骑车通勤,而是周末骑20~30英里的那群人。他们往往住在乡村、有时间、有钱,但也有身体限制。"张曦解释道。

这类人群经济条件优渥、时间充裕,大多居住在郊区,环境优美但日常活动相对单一,且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他们年轻时可能骑山地车越野或喜欢其他激烈运动,但现在身体跟不上了。"Velotric提出的品牌理念——"No Sweat Sports(无汗运动)"正是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很多人告诉我们,骑Ebike是一种'不出汗的运动'。他们不想进行高强度训练,只想活动身体、享受自然。就像瑜伽、高尔夫等轻运动。"张曦分享道。

情绪价值:E-bike的核心吸引力

轻量化电动自行车

"E-bike为用户提供的是情绪价值,动力辅助带来的'无所不能'的自由感和愉悦感具有不可逆性,50%用户骑过Ebike后不再选择传统自行车。"张曦强调。

他分享了一对加州夫妇的故事:两人计划用三年时间,骑E-bike游遍美国所有国家公园。"对他们来说,骑行不是竞技,而是一种连接自然、找回年轻时自由感的方式——这本质是一种情绪价值。"

这种情绪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无所不能"的感受,用户骑上Ebike后,感觉自己回到了年轻时的状态;其次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生活的桥梁,让用户的生活方式更贴近自己的期望;最后是社区文化中的同化效应,当一个社区里有人买了Ebike并觉得体验很好,周围人看到街上越来越多的人骑Ebike,就会被感染,进而产生购买意愿。

产品差异化:从用户需求出发

为打猎人群设计的车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E-bike市场,产品差异化成为品牌成功的关键。Velotric目前有8条产品线,坚持"大单品"思路,每条产品线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不会盲目拓展新线。

"提到电动自行车,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参数,比如动力、续航等,但对非专业用户而言,他们大多不了解产品配件的等级,核心需求只是'一台舒服、好骑的车',所以舒适性是我们首要突出的卖点。"张曦解释道。

其次是"骑行体验"——通过各类传感器技术,让骑行更顺畅、车辆更易操控。此外,安全性也至关重要,Velotric是美国唯一一家全线产品通过UL官方实验室电池和整车安全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品牌。

"真正的产品差异化,要源于对用户更深度的洞察。"张曦强调,"比如'轻量化'是很多用户的需求,但'轻'的目的是什么?不同场景下的'轻',需求程度完全不同——专业自行车爱好者可能为了减重100克愿意花几千元,但普通用户'要轻',可能只是为了把车推进家里、装上货车,或是抬上几级台阶。只有搞清楚'轻'的目的,才能确定'多轻才够用'。"

市场趋势:从百花齐放到纺锤型结构

过去五年,E-bike市场最大的变化是竞争越来越激烈,门槛越来越高。"2020年之后涌进来很多团队,但疫情结束之后,市场增速就放缓了,很多人退出。"张曦表示。

他认为,任何市场在早期都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随着用户需求升级、市场准入标准提高和渠道格局变化,市场会逐渐走向集中。"我们去年用户调研发现,很多用户首次购买电动自行车时,会选择中国的白牌产品,价格仅几百美金,但使用后发现体验不佳;因此在购买第二台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可靠性更高、体验更好的品牌产品。"

因此,他判断,"成熟的市场最终会呈现'纺锤型'结构——高端和低端产品占比少,中腰部优质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渠道变革:从线上到线下的关键一步

Velotric的全美经销商分布图

Velotric的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当时公司开始从线上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转向线下渠道拓展。"从2023年起,我们开始布局美国线下渠道,到现在,大约80%的收入来自线下。"

线上和线下的逻辑完全不同:线上用户看到产品图片、参数,可能就会下单;但线下是"真金白银"的考验,必须先获得经销商认可,产品才能进入门店销售。

"线上转线下意味着生意模式的转变,但这对于建立用户信任很重要。"张曦表示,"目前在美国东部,无论是渠道渗透率还是销售量,我们都位居第一。"

此外,公司还联合经销商合作举办了约800场区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品牌更本土化。线下渠道不仅提升了品牌信任度,还显著提高了区域效率和影响力。

全球化战略:超越"出海"思维

"我一直觉得这一代中国企业家不该再纠结'出海'的概念了——其实我挺不喜欢'出海'这个词,它背后的逻辑是'在中国做美国或全球的生意',这种认知是不对的。"张曦强调。

在他看来,真正的全球化不是将中国产品卖到海外,而是用"中国能力"对接"本地需求",最终成为当地用户认可的生活方式品牌。Velotric的供应链团队在中国华东,品牌团队分布在中国和美国,销售团队全在美国,客服呼叫中心设在菲律宾,还在美国设有三个服务仓。

"在中国制造不出符合美国市场的产品,在美国也无法做好中国供应链的管理。"张曦解释道,"要思考的核心是'把资源布局在什么地方最合适'。而且对团队一定要有信任。"

Velotric的美国团队完全是本土化配置,中国团队则发挥自身优势,比如产品研发能力,与海外团队协同配合。"不是'管理'海外团队,而是'支持'他们。"

未来趋势:AI赋能与更智能的骑行体验

展望未来,张曦认为E-bike的进化方向是"让用户更省心"。"用户可能没明确察觉这一点,但我们之所以计划加入更多机器智能功能、传感器以及自动化技术,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未来,用户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打开车、骑上车开始行驶,剩下的所有事都交给车辆自行解决。"

"从长远来看,不应该单独强调'AI硬件',因为未来所有硬件产品大概率都会融入AI元素。"张曦表示,"不仅传感器数量增多,算法也能更精准地识别用户的骑行意图。"

结语:重新定义两轮出行

电动自行车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重塑了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它满足了人们对健康、自由和连接自然的渴望,同时提供了情绪价值,让骑行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E-bike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些能够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实现产品差异化、并成功构建全球化网络的品牌,将在这一千亿美元级赛道中脱颖而出,引领未来两轮出行的新潮流。

Velotric在美国的门店

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对于行业而言,它代表了一个充满机遇的新兴市场,融合了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和全球化趋势。在这个赛道上,谁能更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实现产品创新,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