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电商生态:阿里三大核心战略引领行业变革

1

互联网商业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深刻变革。2023年末,拼多多的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巴巴,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变化,也加速了阿里内部的战略调整。马云在内部明确提出要发力"AI电商",而这一战略如今已逐渐清晰化。

2023年,淘宝天猫内部曾有近20个团队在摸索AI业务,同质化问题严重。然而,这种模糊状态在2025年10月16日的天猫"双十一"启动发布会上被打破。阿里搜推智能产品事业部总裁凯夫以《AI重构电商》为主题,清晰地阐释了阿里做"AI电商"的完整思路,并展示了显著成效:引入大模型后,商品推荐精准度提升25%,商家ROI提高12%。

AI在重写流量规则

电商的底层逻辑是"流量如何分配",而AI的介入正在改变这一核心机制。从2025年初开始,淘宝系统性地将大语言模型融入搜索、推荐、广告三大引擎中,这些引擎是决定流量分配的关键。

搜索算法的语义革命

过去,淘宝的搜索算法偏重"关键词匹配",用户需求表达分为两类:简单关键词(如"连衣裙""手机膜")和复杂语义表达(如"寻找清理下水道小飞虫的产品")。在大模型应用前,复杂需求难以被有效承接,因为商家通常不会在商品标题中直接标注"清理下水道小飞虫"。

AI搜索技术

AI技术的引入使系统能够理解人类语言中的模糊与情绪。用户现在可以输入"我想找不容易塌的蓬松洗发水",而大模型能从语义中抽象出核心意图,并在商品库中找到最契合的产品。经A/B测试,商品相关性提升了20%。

推荐系统的兴趣抽象

推荐系统的改变同样明显。AI的"理解力"让电商平台的推荐功能第一次跳出了"同质化推荐"的陷阱。

一个买了煤油炉的用户,可能不是在准备冬天,而是个"露营玩家"。AI会基于语义推理,推荐露营装备、户外用品,甚至艺术装饰。这意味着推荐逻辑从"行为相似"转向"兴趣抽象"。试运行数据显示,推荐点击量提升了10%。

广告投放的精准化

广告环节同样被重写。商家ROI提升12%,这背后是AI帮助他们实现精准投放、动态出价和预算优化。AI系统能够实时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为商家提供最优的广告投放策略。

商品库的AI优化

为了支撑上层的AI应用,阿里启动了"AI商品库优化"项目。平台用生成式AI对商品库进行全面清理、信息补全与索引优化。AI开始解读每款商品的功能、适用场景与核心特征,补全商品属性字段。

对品牌与商家而言,这意味着"商品信息丰富度"将直接影响曝光效果。在新算法体系下,大模型会持续分析商品详情页——商品信息越完备、使用场景描述越清晰,就越容易在用户精准需求搜索中被匹配。

整体来看,阿里是以商品为基础、以"搜索、推荐、广告"为上层建筑,对平台进行AI化改造。阿里正在打造一个"AI理解力更强的电商系统"——让AI更加理解人,更加理解商品,进而实现两者的更高效配对。

AI原生,不必是独立App

如今,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追求"AI原生"应用。而淘宝的策略是:要AI原生,但不必是独立App。

阿里并未推出独立的AI原生电商App,而是将AI功能嵌入用户日常购物流程,在关键节点"润物细无声"地解决问题。凯夫认为,用户无需刻意感知"淘宝AI产品"的存在,只需在需要时调用对应功能。

多模态搜索:拍立淘

拍立淘(多模态搜索)允许用户通过手机拍摄商品,触发多模态搜索。例如,拍摄小时候的连环画、日常使用的药盒(限OTC药品),系统可精准匹配平台内在售的对应商品,解决"能看到商品却叫不出名字"的搜索痛点。

场景化搜索:AI万能搜

AI万能搜针对场景化、宽泛化需求,精准拆解用户痛点并匹配商品。例如,有用户反馈"家中猫狗同住,狗会偷吃豆腐猫砂",咨询"该买什么猫砂盆",AI万能搜直接推荐"顶部开门、无侧边门"的猫砂盆。这类精准的商品理解,在无AI技术支持时难以实现。

智能筛选:AI助手

当搜索结果商品数量过多、用户难以筛选时,点击右下角AI助手,告知具体需求,助手会分析商品特征并推荐最匹配的选项,降低决策成本。

虚拟试穿:AI试穿

AI试穿可最大程度还原用户真实身材,呈现衣服上身的真实效果,帮助降低退货率。这一功能解决了网购服装最大的痛点之一——尺码不合身导致的退货问题。

智能清单:AI清单

AI清单支持用户通过对话式交互生成购物清单。用户告知想买的商品类型,AI生成清单后,可通过进一步对话优化清单内容,无需逐一筛选商品、浏览会场。用户在搜索框输入"AI清单",即可体验该功能。

这些AI功能足够务实,更多以解决实际购物问题为导向。凯夫透露,这些产品都会在双11期间发挥作用,"但更多是为用户提供新的体验,满足尝鲜需求。团队内部虽会设定目标,但暂不便对外分享。而且在当前阶段,这类产品的核心优先级并非量化指标,而是验证产品市场契合度。"

目前看,淘宝的AI化,不是一个新产品的诞生,而是一个习惯的形成。

AI电商走向"理解系统"

凯夫在演讲中提到的几个数字,足以让人直观感受AI的效率革命:

  • AI美工每月生成2亿张图片
  • AI数据分析每天自动生成商家经营报告
  • AI客服每天为商家节约2000万元成本

目前,这些覆盖店铺运营、素材生产、营销推广、客服服务等核心场景的工具,全部免费开放。对小商家来说,这意味着"AI预算"不再是门槛。而对于品牌商家而言,通过AI,可以实时感知用户需求,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展示与服务,重塑品牌旗舰店的消费体验。

在商家侧,阿里的策略是让AI成为店铺经营的"全能助手",进而实现商家的"AI化",来接近"AI电商"的目标。对于外界普遍关心的"投入是否值得"问题,凯夫透露,目前阿里系电商领域的AI投入,其ROI完全能覆盖成本。

回过头看,AI并没有颠覆电商,但更像是重构了电商的"灵魂",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精度,重构了电商行业的核心技术基建。从前的淘宝,是一个"流量分发系统";而如今的淘宝,正在变成一个"理解系统"。比如,推荐的底层逻辑正在从"猜你喜欢",转向"我懂你"。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流量电商"的时代,那么接下来,或许是"理解电商"的时代了。

结语:AI驱动的电商新范式

阿里的AI电商战略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通过AI技术,电商平台正在从简单的"货架展示"和"流量分发",向"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和"精准匹配商品"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购物效率,也为商家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AI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商平台的运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范式。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商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新阶段,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