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作为中国Robotaxi领域的两大领军企业,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几乎同步开启港股IPO,合计募资规模将超过100亿港元。这场看似巧合的上市背后,是两家企业对自动驾驶商业化即将到来的共同预判,也是整个行业在资本寒冬后的一次集体冲刺。
同步上市:双雄的资本布局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上市进程堪称同步进行。两家公司几乎同时通过港交所聆讯,随后又几乎同时发布公告开启招股,并计划在11月6日同日挂牌上市。
募资规模与结构 小马智行计划发售约4196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约420万股,国际配售约3776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不超过180港元,按照最高价计算,假设不行使超额配售权,小马将全球发售净筹约71.936亿港元。
文远知行则计划全球发售8825万股股份,其中国际发售8383.75万股,香港公开发售441.25万股,同样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公开发售价不会高于35.0港元,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公司预计募资净额约29.32亿港元。
投资者结构 小马智行此次IPO引入了5位基石投资者,包括Eastspring、Ghisallo Master、Hel Ved、Athos Capital、Ocean Arete等,合计认购了1.2亿美元(约9.32亿港元)的发售股份。
据彭博社报道,网约车巨头Uber在对文远和小马的美股IPO投资后,正计划继续参与两者的港股IPO,显示出国际资本对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持续看好。
资金流向:研发与商业化的双重押注
两家公司的募资用途清晰地反映了行业当前的发展重点——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并重。
小马智行的资金分配
- 约50%用于未来5年内的L4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商业化
- 40%将用作未来五年内对L4自动驾驶技术及解决方案的研发
- 剩余10%用于公司正常运营
文远知行的资金分配
- 约40%资金用于自动驾驶技术栈的研发投入
- 40%用于L4级自动驾驶车队商业化量产与运营加速
- 剩余20%,一半用于组建营销团队、设立分支机构,一半用作公司正常运营
从资金流向来看,两家公司都将近一半的资金投入研发,同时将另一半资金用于商业化落地,反映出自动驾驶行业已从纯技术探索阶段进入技术商业化并重的新阶段。
财务表现:高研发投入下的亏损与增长
尽管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概念热情高涨,但两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仍反映出行业发展的现实挑战。
文远知行财务表现
- 营收:2022年~2024年分别为5.28亿元、4.02亿元、3.61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33.3%
- 收入结构:2025年上半年,Robotaxi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2%增长至31%
- 毛利:2022年~2024年分别为2.33亿元、1.84亿元和1.1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4.1%、45.7%和30.7%
- 研发投入:过去三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7.59亿元、10.58亿元、10.91亿元和6.45亿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43.8%、285.5%、302%和322.9%
- 净亏损:2022年~2024年分别为12.99亿元、19.49亿元、25.17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7.91亿元
- 现金储备: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为40.88亿元
小马智行财务表现
- 营收:过去三年分别为6839万美元(约4.86亿元)、7503万美元(约5.33亿元)和7190万美元(约5.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543万美元(约2.52亿元),同比增长43.3%
- 收入结构:2025年上半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收入为325.6万美元(约2311万元),无人卡车服务、技术授权与应用的收入分别为1730万美元(约1.23亿元)、1488万美元(约1.1亿元),合计占到总收入的90.8%
- 毛利:2022年到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3206万美元、1688万美元、1140万美元和578万美元;毛利率分别为46.9%、23.5%、15.2%和16.3%
- 研发投入:过去三年的研发投入为1.54亿美元、1.23亿美元、2.40亿美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224.6%、170.7%、320.1%;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9652万美元,同比增长64.35%,占总收入的272.4%
- 净亏损:2022年~2024年分别为1.5亿美元、1.2亿美元、2.7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9064万美元
- 现金储备:截至2025年6月末,小马账上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为3.19亿美元(约22.4亿元)
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两家公司都面临着高研发投入导致的持续亏损,但同时也呈现出营收增长的良好态势。特别是Robotaxi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显示出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运营表现:车队的规模与扩张
除了财务数据,两家公司的运营情况更能反映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际进展。
文远知行业务布局
- 业务覆盖:中国、阿联酋、沙特、瑞士等11个国家、30多座城市
- 牌照优势:全球唯一旗下产品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
- 车队规模:拥有超1500辆自动驾驶车辆,其中700多辆为Robotaxi车辆
- 运营记录:已在开放道路完成了超过2200天的公共运营,自动驾驶里程累计约5500万公里,保持无人驾驶系统故障未受监管处分的记录
小马智行业务布局
- 监管优势:唯一一家获得在国内四大一线城市开展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所必需的全部监管许可的L4自动驾驶科技企业
- 车队构成:拥有超720辆Robotaxi车队和170辆自动驾驶卡车
- 运营数据:Robotaxi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过4860万公里;其中,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运营里程超过2690万公里
- 订单表现:从2025年1月1日到IPO前,小马每辆Robotaxi的日均订单量超过了15单
行业前景:商业化拐点已至
两家公司几乎同步的上市决策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共同判断。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按GTV(交易额)计算,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4.5万亿美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7万亿美元。
对于Robotaxi这一细分领域,行业预测显示:
- 商业化时间点:在政策倾斜、技术带来的降本趋势下,Robotaxi服务可能在2026年左右实现商业化
- 成熟阶段:2030年前后进入成熟商业化阶段
- 市场规模:中国预计将成为最大的Robotaxi市场,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2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390亿美元,约占全球Robotaxi服务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背后的故事:同源不同路的百度系双雄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掌舵者均源流自百度,如今各自发展成为自动驾驶领域龙头,形成了一种既竞争又互补的行业格局。
小马智行由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彭军、楼天城等人创立,而文远知行则由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韩旭创立。两家公司虽然技术路线相似,但在业务侧重点上有所区别:小马智行更注重技术授权和卡车业务,而文远知行则在Robotaxi运营上更为积极。
这种"同源不同路"的发展模式,既避免了直接竞争,又共同推动了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产业生态。
未来挑战:从技术到商业的跨越
尽管前景广阔,但Robotaxi商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 技术挑战:L4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仍需提升
- 成本挑战:高精传感器和计算平台的成本仍需大幅降低才能实现规模化盈利
- 法规挑战: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责任认定机制亟待明确
- 用户接受度:如何培养用户对自动驾驶服务的信任和习惯
- 商业模式: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实现从技术驱动到商业驱动的转变
结语:自动驾驶新赛道的起点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港股上市,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不仅是一场两家企业的资本竞速,更是整个行业在商业化前夜的一次集体亮相。
随着2026年Robotaxi商业化预期的临近,这场资本竞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中国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话语权。无论是小马智行还是文远知行,抑或是其他自动驾驶企业,它们共同的目标都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重塑未来的出行方式。
在这场新的赛道上,技术、资本、政策与市场的多方博弈才刚刚开始,而最终的胜者,必将是那些能够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