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竞赛:中美技术角力与民主国家的战略抉择

1

当前AI格局:美国的领先与中国的追赶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竞赛,美国目前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这种竞争态势不仅关乎技术本身,更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版图。正如Andrew在《The Batch》中所指出的,"现在中国已经有超越美国在AI领域领先地位的路径"。这一判断基于对中国开放权重模型生态系统活力以及半导体设计和制造领域积极进展的观察。

在创业领域,我们深知发展势头的重要性:即使一家公司规模不大,但如果保持高增长率,经过几年的复合增长,很快就会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这正是为什么一个规模小但增长快的团队能够威胁到行业巨头。虽然美国和中国都是AI领域的巨头,但中国超竞争性的商业环境和知识的快速传播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能。

中美AI语言模型性能对比图

AI技术的多元发展:没有单一终点

需要明确的是,AI并非单一、同质化的技术,不同国家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例如,在生成式AI兴起之前,美国在规模化云AI实施方面长期领先,而中国在监控技术领域则一直处于前沿。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以及软硬实力方面的不同竞争优势。

尽管非技术专家们常常谈论"通向AGI的竞赛",仿佛AGI是一项有待发明的离散技术,但现实情况是,AI技术将持续发展,且没有单一的终点线。如果一家公司或国家宣布已实现AGI,我预计这一声明与其说是技术里程碑,不如说是营销里程碑。就像奥运会100米短跑中微小的速度优势会导致金牌与银牌之间的巨大差异一样,AI能力的优势会转化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力量的相应优势;虽然影响不会是赢者通吃的二元结果,但这些优势仍然至关重要。

开放模型与封闭模型:不同战略路径

根据Artificial Analysis和LMArena排行榜的数据,领先的专有模型大多由美国开发,但顶尖的开放模型则来自中国。Google的Gemini 2.5 Pro、OpenAI的o4、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以及Grok 4都是强大的模型。然而,来自中国的开放替代品,如DeepSeek R1-0528、专为代理推理设计的Kimi K2、Qwen3系列(包括在编程方面表现出色的Qwen3-Coder)以及智谱的GLM 4.5(其后训练软件已开源发布)紧随其后,许多甚至超过了Google的Gemma 3和Meta的Llama 4——美国最好的开放权重产品。

AI模型性能对比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AI生态系统的不同战略取向。许多美国公司对开发基础模型采取了保密方法——这是一种合理的商业策略——因此领先公司投入巨资招募彼此的关键团队成员,这些人可能知道竞争对手开发某些能力的"秘诀"。因此,知识确实在流通,但成本高昂且速度缓慢。相比之下,在中国开放的AI生态系统中,许多先进的基础模型公司在定价上相互竞争,大胆进行公关公告,并相互挖走员工和客户。这种达尔文式的生死斗争将导致许多现有玩家的消亡,但激烈的竞争也催生了强大的公司。

半导体领域的竞争:技术自主权的战略意义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也在取得进展。华为的CloudMatrix 384旨在与英伟达的GB200高性能计算系统竞争。虽然中国在开发与英伟达顶级B200能力相当的GPU方面面临挑战,但华为正尝试通过组合更多数量(384个而非72个)的低能力芯片来构建有竞争力的系统。中国汽车行业曾经在与美欧内燃机汽车的竞争中步履维艰,但通过押注电动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华为的替代架构最终能证明多么有效还有待观察,但美国的出口限制已给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大力投资开发自身技术的强烈动力。

此外,如果中国发展其国内半导体制造能力,而美国继续依赖台湾的台积电,那么美国的AI路线图将更容易受到台湾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封锁或更糟糕的热战)。这一战略考量凸显了半导体技术在AI竞赛中的核心地位。

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回顾历史,随着电力、互联网和其他通用技术的兴起,许多国家都有机会从中受益,而且一个国家的收益并未以牺牲另一个国家为代价。Andrew提到,"我知道有些企业早在几个月前就规划了一个中国主导开放模型的未来(事实上,我们此刻已经处于这个阶段,尽管未来取决于我们的行动)"。

考虑到AI的变革性影响,希望所有国家——特别是尊重人权和法治的民主国家——能够清除AI进步的障碍,投资开放科学技术,增加这项技术支持民主并尽可能多的人受益的可能性。正如电力和互联网等通用技术的普及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AI技术的发展也应当遵循这一轨迹。

民主国家的战略选择

对于民主国家而言,当前AI竞赛提出了几个关键战略问题:如何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确保AI发展符合民主价值观?如何在技术竞争中维护开放科学传统?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全球合作?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需要政策制定者、科技从业者和公民社会共同思考。

白宫上周发布的AI行动计划明确倡导开源(除其他外),这是美国非常积极的一步,但单靠它本身不足以维持美国的领先地位。民主国家需要更全面的战略,包括投资基础研究、促进公私合作、建立国际标准以及确保AI技术的普惠性。

结论:构建包容的AI未来

AI竞赛不仅是技术竞争,更是关于我们希望构建什么样的未来的选择。正如Andrew所言,"继续建设!"这提醒我们,AI发展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增进人类福祉,而非零和博弈。通过开放合作、负责任创新和包容性发展,我们可以确保AI技术成为推动全球进步的积极力量,而非加剧分裂的工具。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至关重要。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抑或其他国家,都有可能在AI的不同领域做出独特贡献。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确保AI发展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家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