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新航向:AI与大消费的双轮驱动
近年来,全球科技与消费市场格局变幻莫测。AI领域“百模大战”方兴未艾,Agent与Coding等新兴应用加速迭代,预示着人工智能正迈入普惠化新阶段;与此同时,本地生活与即时零售赛道竞争白热化,各方势力围绕效率、供给与用户心智展开激烈角逐。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一系列密集动作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阿里云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与产品研发,通义系列大模型在技术开源与商业化落地两端同步推进。而在消费领域,阿里则通过大力投入即时零售战场,为原本拥挤的市场注入了新的变量。这些跨度显著的战略部署,无疑引发了外界对阿里未来走向的深层思考。
近期发布的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不仅展现了集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0%(剔除特定影响后)和净利润同比增长76%的强劲业绩,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借财报电话会议之机,系统性地阐释了阿里近期一系列战略动作背后的核心逻辑。这位集团的“新船长”明确指出,未来阿里的发展将聚焦于AI+云与大消费两大核心领域,而本季财报正是对这两大战略方向执行力的一次阶段性检验。
AI科技提速与大消费破局:双份答卷的启示
吴泳铭的战略聚焦,其成效最终需要通过业务表现来印证。最新财报,正是阿里在AI与大消费两大核心领域交出的阶段性答卷,清晰地展示了战略投入后的初步成果。
第一份答卷,源自以AI为驱动的科技业务。财报数据显示,在AI强劲需求的推动下,阿里云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更具深层价值的是其增长结构的变化:财报明确指出,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由AI模型训练、推理服务以及相关解决方案贡献的收入,正日益成为云业务增长曲线中最陡峭的部分,本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超过20%。
这标志着阿里云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性转型:从传统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提供商,向提供智能生产力的“AI云”平台演进。这一转变的背后,是阿里全栈AI能力的深厚积淀与集中爆发。从底层为大模型优化的异构算力,到近期实现“N连发”并屡获全球开源冠军的通义大模型家族,再到上层的行业应用,阿里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技术飞轮。
从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本季度AI+云的资本支出达到386亿元,同比增长220%,过去四个季度累计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到新模型的快速迭代,再到高德、钉钉、夸克等AI原生应用的加速落地,无不印证着这个技术飞轮已开始加速运转。AI的爆发式需求为阿里云注入了高价值的增长燃料,而强大的云平台则为AI在阿里自身业务乃至千行百业的普及应用铺平了道路,一个良性的商业闭环正加速形成。
第二份答卷,则来自以用户为中心的大消费平台。在消费领域,阿里选择以即时零售作为破局点。最新数据显示,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取得阶段性成果,8月整体月度活跃买家数达到3亿,周日均订单8000万,峰值订单突破1.2亿。在8月前三周,该业务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买家同比增长了25%。同时,整合后的中国电商集团,其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也持续突破新高。
这项业务的成功,其战略意义远超业务本身。它实质上回答了一个长期困扰阿里、在流量见顶时代如何守住并盘活核心电商“基本盘”的挑战。而答案是打破场景的边界。通过将淘宝的“远场”电商流量与饿了么的“近场”履约网络进行深度耦合,阿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在一个应用内,无缝切换计划性消费和即时性需求。这不仅极大丰富了淘宝的供给,提升了用户粘性,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阿里生态内的不同业务单元,可以通过更深层次的协同,创造出全新的商业价值,从而构筑起一道更宽广的“护城河”。
巨额投入4300亿:把握时代与历史的宏大机遇
如果说财报数字是战略执行后的“果”,那么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的阐释,则揭示了这一切背后的“因”。29日晚间的分析师电话会上,吴泳铭再次强调:“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集团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阿里巴巴将以驱动业务强劲增长为核心目标,坚定投入未来发展,这也是阿里巴巴发展26年后的再次创业。”
理解“为什么”并不复杂,电商一直是阿里的核心基石,而AI则是当下最大的时代变量与机遇。此前有行业专家分析指出,阿里已逐渐形成其在AI时代的战略:即以“通用人工智能(AGI)”为目标,追求建设亚洲最大的AI基础设施和最佳实践,并以开源作为实现目标和结果的核心策略。
在电话会上,吴泳铭详细阐述了阿里为何在AI+云和消费两大战略领域分别投入3800亿和500亿元,以及这两大战略领域所要实现的目标。在AI领域,吴泳铭明确表示:“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
基于这一判断,阿里的“All in”AI成为一种必然。阿里手中握有三张关键牌:海量且高质量的数据,这是AI模型最宝贵的“食粮”;覆盖各行各业的丰富应用场景,这是AI技术最好的“试验田”;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这是AI模型得以运行的“发动机”。这三张牌的组合,让阿里云有底气将目标设定为拥有全栈AI技术能力。
本季度高达386亿元的资本支出,正是将这种底气转化为行动的体现。吴泳铭指出,阿里对AI的投入已开始显现成果,无论是阿里云在客户AI需求驱动下恢复高速增长,还是广泛的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升级,都清晰地看到了AI驱动阿里高速增长的路径。
大消费平台,同样被吴泳铭视为阿里不可动摇的“历史机遇”。他对这一领域的解读,回归到了商业的本质。他强调:“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不是着眼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竞争,而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商业形态。”
这意味着,阿里的电商业务正在经历一次深层次的自我进化。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撮合交易的“货架”,而是要成为一个能够满足用户从线上购物到本地生活全方位需求的“服务平台”,最终引领未来30万亿规模的庞大消费市场。即时零售的阶段性成果,只是这个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它验证了通过整合生态能力,阿里可以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在大消费领域,吴泳铭强调,阿里立足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和最有潜力的服务消费市场,拥有发达的电商基础设施、高密度的人口以及旺盛的服务消费需求,这为即时零售和电商的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场消费与远场电商的融合,不仅能满足用户一站式的消费需求,也能满足商家多场景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更有助于AI时代一站式消费助理的诞生。
变革与展望:一个专注的阿里巴巴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再出发。”吴泳铭在电话会上的这句话,为阿里的变革定下了基调。“再创业”这三个字,对于一个已经拥有26年历史的巨头而言,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惯性与痛苦的变革。聚焦战略,必然伴随着取舍。将资源集中于AI和消费两大主航道,也意味着对其他非核心业务的梳理与调整。这是一个让组织“减肥”,让战略“增肌”的过程。
最新的这份财报,可以看作是这场变革的一个阶段性注脚。它不仅展示了新战略在关键点上的突破,也传递了阿里管理层对未来持续投入的坚定决心。AI和消费,一个着眼于生产力的颠覆式变革,一个立足于最广大用户的核心需求,两者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阿里新一轮增长的双引擎。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一个方向更清晰、组织更专注的阿里巴巴,已经重新回到牌桌前,准备迎接下一个时代的牌局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