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打造问界M7:质价比如何重塑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

2

在智能手机、家电等行业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永恒的命题始终存在:企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究竟是「价格」,还是「价值」?当行业陷入「存量竞争」时代,这一问题的答案变得尤为重要。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过去两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了相似的场景:为争夺市场份额,降价成为最直接的武器。但这把双刃剑在带来销量的同时,也透支了未来——企业利润微薄,研发投入难以为继;行业创新性不足,精力大多用在成本控制上。

市场总需要破局者。9月23日,华为举办鸿蒙智行秋季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全新问界M7。它没有追求成为同级最便宜的,而是希望成为最「值得」的选择。这款经过三年打磨、累计投入资金高达40亿元的产品,在发布后迅速点燃市场热情,仅5分钟就收获了1万台大定订单,1小时更是突破3万台,验证了其产品力。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行业转型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同质化竞争,许多品牌都投身于一场参数竞赛:更大的空间、更大的电池、更多的屏幕,然后再来一个具有冲击力的价格。然而,价格不是护城河,用户价值才是。

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鸿蒙智行和全新问界M7选择了那条更难,但更正确的路。他们没有将目光局限在参数对比上,而是回到用户的原点,去思考更本质的问题:家庭在出行场景下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答案不是孤立的技术指标,而是一种综合的体验,它包含了对安全感、智能和舒适性的极致追求。要满足这些需求,远比单纯降价要困难得多。它需要企业在用户不易察觉的地方进行投入。

新能源汽车价值竞争

这些投入,可能无法简单地量化在价格上,但它们组成了产品的核心价值,并最终会转化为用户口碑和信任。我们开始看到,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过去,人们更多地是关注「有没有」、「便不便宜」;而现在,部分用户开始将目光投向「好不好」和「值不值得」。他们不再只关注低价,而是更愿意为高品质、好体验买单。

底层架构革新:重新定义智能汽车标准

很多人觉得,现在汽车的更新换代,很多时候就是在「挤牙膏」,每次都只是改改样子、加减几个配置,缺少新意。但这次全新的问界M7,更像是一次彻底的重塑,而不是简单的年度小改款。

它的改变,是从「看不见」的底层开始的。这就好比建造一栋大楼,最重要的工作是先打好地基、搭好钢筋骨架。全新问界M7升级了HUAWEI iDVP智能汽车数字平台,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数字大脑」和「神经中枢」。它的作用是改变传统汽车各功能部件「各自为政」的局面。

过去,车窗、空调、动力等功能是由上百个独立的控制器分别管理,它们之间的协同有限。但现在,iDVP平台将它们统一起来,让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车辆控制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这让全车超100个控制器都可以OTA升级。

智能汽车数字平台

同时,车辆的动力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新一代的增程器提升了发电效率,超过了91.5%;车辆还采用了「前异后同」的电机布局,可以平衡不同行驶状态下的动力需求与能耗。而纯电版车型则升级到了800V高压平台,你可以理解为提升了车辆的电能传输效率,减少了能量损耗,让续航里程的表现更扎实。

当这些内在的基础得到加强后,紧接着是驾乘质感的提升。如果说新的数字平台是车辆的「骨骼」,那么华为途灵平台和新的底盘系统就是「肌肉」和「关节」。新车采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配合可以调节软硬的空气悬架和减振器,让车辆拥有了优秀的滤震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一项名为「猫头鹰转向」的功能,使得全新问界M7的转弯半径减小到了5.7米,这让它在城市中掉头时,表现得更灵活。此外,全新问界M7在高速爆胎等极限场景下,依然能通过主动控制转向力矩,稳定控车最高时速140km/h,从容避障。

续航与安全:家庭出行的双重保障

对于一辆车而言,行驶品质和续航能力同样重要。全新问界M7的增程版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625公里,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续航焦虑;纯电版的续航里程也达到了710公里,能够满足多数用户的日常出行需求。

问界M7续航表现

然而,所有体验的升级,都建立在一个不变的基石之上——安全。这台车将安全理念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代表主动安全的ADS 4所具备的强大规避风险能力,还是在被动安全上的毫不妥协,比如高达34.5%热成型钢占比的白车身、全系标配的9个安全气囊……这些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无论智能化体验多么丰富,安全始终是那条不可动摇的底线,也是所有价值的核心所在。

全新问界M7还能载着一家人从容应对突发状况,也能在需要时轻松穿越积水路段,既能应对野外挑战,也能在城市中稳健穿行。这种全方位的适应性,正是现代家庭对汽车的真实需求写照。

智能驾驶:从选配到必需的转变

作为一款智能电动车,其智慧程度是核心体验之一。全新问界M7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它正推动高阶辅助驾驶从「选配奢侈品」向「安全必需品」转变。

高阶版车型可以说是「全副武装」,它全身配备了34个高精度传感器。其中最核心的是位于车顶的192线激光雷达,能看得非常远、非常清楚。同时,它在车后也装备了固态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环境感知。

这套强大的硬件,让车辆可以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程辅助驾驶。这意味着从你家地库出发,到公司地库停好,全程车辆都可以自主完成大部分操作,包括自己通过高速ETC,或者在规则允许时借用公交道、潮汐车道来提升效率。

智能驾驶系统

除了高阶方案,全新问界M7还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路——舱内激光视觉方案。它巧妙地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感知硬件内置于车内,最大的好处是车顶没有了外部传感器的「小鼓包」,保持了车身线条的完整和流畅,外观更简洁。

这个版本同样具备了在高速和快速路上进行智能领航辅助驾驶的能力。在安全方面,它也支持紧急情况下的转向辅助,以及识别前方异形障碍物并主动刹车等重要功能,保障了日常驾驶的安全性。

智能座舱:重新定义人车交互体验

在智能座舱领域,这次的升级核心在于屏幕硬件、交互方式和智能助手的进化。它通过一块16.1英寸的3K中控大屏,协同仪表盘、副驾屏及后排娱乐屏,构建了一个满足车内所有成员需求的多屏数字空间。

在人车交互层面,语音助手「小艺」在深度融合DeepSeek后,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它不再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是能够进行更深入、自然对话的伙伴。同时,新增的「3D车控」功能,让你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的车辆模型来直接控制相应功能,非常直观。

此外,它还引入了「双指盲操」这样的手势操作,驾驶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快捷控制常用功能,视线不用离开路面,提升了驾驶安全性。这些细节设计,体现了华为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科技应当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适应科技。

多场景应用: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全新问界M7提供了丰富的选项。你可以选择纯电或增程两种动力系统,也有5座和6座两种座椅布局。全系列共推出12款车型,售价范围在27.98万元到37.98万元之间。

这种多样化的产品策略,体现了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对于城市通勤为主的用户,纯电版提供了更经济的使用成本;而对于经常需要长途出行或有充电焦虑的家庭,增程版则提供了更无忧的解决方案。同样,5座版更适合小家庭,而6座版则满足了多人口家庭或需要经常载客的需求。

问界M7多场景应用

这种「不将就」的产品哲学,正是问界M7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它不是简单地堆砌配置,而是真正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核心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从问界M7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在这场从价格内卷到价值竞争的转型中,机会只属于那些敢于在研发上押注,深入洞察用户,并创造性地满足用户的公司。他们才能穿越价格战的迷雾,赢得市场的最终尊重。

全新问界M7,仅仅是一个开始。它所代表的质价比理念,可能会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不再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获取市场份额,而是通过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和产品价值的全面提升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认知的深入和市场环境的成熟,那些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坚持技术创新、注重产品质量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问界M7的成功,正是这一趋势的早期信号。

结语:价值竞争的新时代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正在见证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最初的政策驱动,到后来的市场扩张,再到现在的价值竞争,每一步都标志着行业的成熟和进步。

全新问界M7的推出,不仅是一款新产品的亮相,更是一种理念的宣告:在存量竞争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增长,必须回归商业本质,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这需要企业有长远的眼光,愿意在用户不易察觉的地方投入,需要耐心和定力,不为短期市场波动所动摇。

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所言:「我们不追求成为最便宜的,但我们要成为最值得的。」这句话或许正是问界M7乃至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最佳注脚。在价值竞争的新时代,只有那些真正理解用户、尊重用户、服务用户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和持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