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车企正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近日,市值已跻身国内车企第二的赛力斯,正式宣布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共同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赛力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也反映出传统车企正在积极向科技公司转型的行业趋势。
合作详情:技术与场景的强强联合
赛力斯最新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共同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初步合作协议。这一合作被业界视为赛力斯首次明确对外官宣具身智能进展的重要信号。
重庆凤凰作为赛力斯的全资子公司,其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而火山引擎则是字节跳动旗下的AI技术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来,专注于AI、云计算和数据服务,母公司字节跳动最新估值已超3300亿美元。
双方合作将围绕"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展开,采取"技术研发+场景验证"的合作模式。具体而言:
- 字节跳动提供AI技术支持,包括AI算法、算力、多模态模型等核心技术;
- 赛力斯则提供产业场景和落地经验,包括真实产业需求、测试环境,并负责将技术最终应用到汽车和机器人产品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签署的仅为框架性协议,相当于意向书,尚未披露更多合作细节。赛力斯明确表示,该协议不会对2025年财务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具体的合作项目、实施路径及涉及金额,需待后续更具体合同签订后才能明确。
赛力斯在公告中解释了入局具身智能的两大动因:一是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政策号召,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是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出发,提前布局前沿技术,为未来智能汽车和智能制造领域做准备,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布局历程:两年精心准备的具身智能战略
尽管此次合作是赛力斯首次明确官宣具身智能进展,但实际上,赛力斯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为这一战略布局做准备。通过梳理时间线,可以发现赛力斯的具身智能布局主要沿着三条主线展开:
1. 实体架构搭建:从公司成立到品牌注册
2023年12月,赛力斯与重庆市财政局共同出资成立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专门用于承接机器人业务,这被视为赛力斯布局具身智能的重要一步。
2024年9月,赛力斯申请了"ROBOREX"商标,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外界普遍推测,这很可能将成为赛力斯机器人产品的潜在品牌。
今年3月17日,赛力斯又创立了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仅半月后,重庆凤凰便携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资成立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赛力斯通过重庆凤凰持股70%。
2. 人才战略引进:构建专业研发团队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赛力斯的招聘信息中多次出现具身智能相关的岗位需求,涵盖具身智能控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在今年的春季校招中,赛力斯首次设立了"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师"岗位;秋季校招则新增了"具身智能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职位。这些招聘岗位目前仍可在赛力斯招聘官网中找到,显示出公司对具身智能领域人才的持续渴求。
3. 战略合作拓展:整合多方资源
除了内部架构建设和人才引进,赛力斯还积极与外部力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除了与字节跳动的最新合作外,此前已与重庆市财政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达成合作,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技术研发。
这三条主线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赛力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完整战略布局。此次与字节跳动合作的官宣,更像是赛力斯在时机成熟后的正式亮相,表明其具身智能战略已从筹备阶段进入实施阶段。
行业趋势:车企集体入局具身智能
赛力斯的具身智能布局并非个案,而是国内车企集体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主流车企开始关注并布局具身智能领域,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自主研发:打造机器人产品矩阵
部分车企选择自主研发路径,已推出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
- 广汽推出GoSide、GoMove、GoMate人形机器人"家族";
- 小鹏展示PX5和Iron机器人产品;
- 小米推出CyberOne和铁蛋(CyberDog)等产品;
- 理想、蔚来、东风等车企也明确表示正在加快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战略投资:通过合作快速切入赛道
另一些车企则选择通过投资或合作的方式快速切入具身智能领域:
- 比亚迪、上汽投资智元机器人;
- 长安携手海尔集团开展合作;
- 奇瑞与AI公司Aimoga合作打造墨甲人形机器人墨茵,该机器人已完成首批交付,并将于近期面向经销商和个人销售。
广汽GoMate人形机器人
奇瑞人形机器人墨茵
车企入局的深层逻辑:优势与机遇
车企集体跨界入局具身智能领域,并非单纯因为赛道火热,而是基于其独特的优势和战略考量:
技术协同:汽车与机器人的共通性
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本质上是一个搭载大量传感器和强大计算平台的"机器人"。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环境感知、智能决策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所需的核心技术高度重合。这种技术协同效应使车企在布局具身智能时具有天然优势。
市场竞争: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传统车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赛道的人形机器人,自然成为车企们争夺的重要入口。通过布局具身智能,车企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降低对传统汽车业务的依赖。
资本加持:想象空间无限
以赛力斯为例,其前身小康股份在与华为深度绑定后,成功脱离至暗时刻,5年间市值从200亿元左右暴涨至超2700亿元,增长超过12倍。如今,赛力斯已在国内车企中位列市值第二,仅次于比亚迪。这种资本市场的认可,为赛力斯等车企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战略意义:重估赛力斯的转型价值
赛力斯与字节跳动的合作,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合作,更是赛力斯战略转型的重要里程碑。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科技公司转型,赛力斯正在重塑其企业价值。
技术赋能:AI与实体的深度融合
通过与字节跳动这样的AI技术公司合作,赛力斯能够将前沿AI技术与汽车制造、机器人研发深度融合,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这种技术赋能将使赛力斯在未来的智能出行和智能制造领域占据有利位置。
生态构建:打造开放创新平台
赛力斯的具身智能战略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创新,更是生态层面的布局。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开放的创新平台,赛力斯有望在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价值重估:从车企到科技公司的转变
随着具身智能战略的推进,市场对赛力斯的估值逻辑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单纯以传统车企的估值标准已不足以反映赛力斯的全部价值,其作为科技公司的潜力应当被纳入考量。这种价值重估将为赛力斯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前景广阔,但赛力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壁垒:突破核心算法难题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需要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包括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等。虽然车企在部分领域有技术积累,但在机器人专用算法、多模态融合等方面仍需持续投入和创新。
市场教育:培育用户接受度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产品,市场接受度和应用场景仍需培育。赛力斯需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开发出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才能打开市场空间。
人才竞争:吸引顶尖AI人才
具身智能领域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赛力斯需要建立更具吸引力的人才体系,吸引和留住顶尖的AI研发人才,才能在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
尽管挑战重重,但机遇同样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逐步深入,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推动赛力斯等车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结语:车企转型的新篇章
赛力斯与字节跳动的合作,标志着传统车企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与场景的强强联合,更是车企向科技公司转型的缩影。在智能汽车与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赛力斯等车企正在书写行业转型的新篇章。
未来,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逐步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赛力斯等车企将在智能出行和智能制造领域创造更多价值,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场由车企引领的具身智能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