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影像行业:计算突破光学围栏的五大变革方向

1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影像行业正经历着一场由AI驱动的深刻变革。从胶片时代的精密光学,到数码时代的计算介入,再到如今AI Native时代的全面重塑,影像技术的价值链正在被重新定义。本文将深入探讨AI如何突破传统光学围栏,催生新一代影像物种,并预测未来影像行业的五大发展方向。

光学与计算的价值博弈:影像行业的演进主线

纵观影像行业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一条清晰的「暗线」贯穿始终:光学与计算在最终价值交付中的配比变化。这条主线不仅驱动着技术迭代,更深刻地重塑了整个产业的价值链。

胶片时代:光学的绝对统治

在胶片时代,影像价值几乎完全由光学和机械决定。徕卡精湛的光学镜片、蔡司的镀膜技术,这些精密制造的巅峰叙事构成了影像行业的核心价值。一张好照片的质量,百分之百取决于光学系统的表现,计算在这一阶段几乎不存在。

数码时代:计算的初次介入

数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计算的第一次关键介入。佳能、索尼之所以能够颠覆德系百年老店,并非因为他们在光学技术上实现了全面超越,而是率先将「计算」这一变量加入了价值链。

佳能强大的自动对焦系统,本质上是一套高效的实时边缘计算,解决了比「画质好」更要命的问题——在动态中「先拍到再说」。索尼则凭借其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率先在CMOS传感器技术上发力,将更多计算能力融入感光元件,推动了从单反到微单的革命。

这一阶段,计算的核心任务是「优化光学」+「简化操作」,通过ISP芯片将色彩、降噪、动态范围等复杂工作「预处理」好。计算成为重要配角,但价值主体仍是光学硬件。

智能时代:计算从配角到主角

真正的颠覆,始于计算不再满足于「优化」光学,而是开始「定义」场景,甚至「重塑」现实。

GoPro开创的运动相机品类,其核心价值并非与单反比拼画质,而是将影像带入极限场景。GoPro的崛起初期依赖于小型化和坚固的硬件设计,但其后续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计算能力——尤其是HyperSmooth防抖技术,它用算法和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笨重的物理稳定器。

大疆(DJI)和影石(Insta360)的后来居上,则将计算推向了舞台中央。大疆的无人机本质上是一个飞行在空中的计算平台,其支撑点并非那颗摄像头,而是由飞控、图传、避障和智能跟随等一系列强大计算能力构成的「空中影像智能」。影石则凭借计算能力重构了全景影像的价值链条,将360度全景影像这种原本专业、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普通用户可以轻松创作和分享的内容。

计算天花板的突破:大模型与影像设备新物种

今天,计算的天花板正在被彻底突破。一个由「本体算力+本地模型+云端大模型」构成的全新计算架构正在形成,为影像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

从算法到推理+生成

如果说以前的「计算」是算法,是在给定规则内做优化,那么今天大模型背后的「高计算」,带来的则是「推理+生成」,是在开放世界中进行理解、推理与创造。这种「高计算」正在解锁全新的场景和价值,给了所有创业公司一个前所未有的势能。

影像价值的三层跃迁

沿着「计算」占比不断提升的这条主线,影像行业正在开启三个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第一层:理解现实

传统相机是忠实的记录者,而AI的介入,让摄像头成为了AI的感知器官,在像素之上叠加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图层」。例如,Dex用高清摄像头结合AI视觉识别,做了一款给孩子用的「智能放大镜」,其核心价值并非高清光学成像,而是AI实时识别万物并提供知识讲解的「认知能力」。

第二层:增强现实

当机器能够「看懂」世界,它便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的主观意愿与情感表达。PhotaLabs借助AIGC技术,可以让那些因为构图、光线、镜头、时机等种种原因留下遗憾的照片,被修复得「和回忆一样美」,这正是计算赋予影像「情感共鸣」与「自我表达」的全新价值。

第三层:生成现实

这一阶段,光学捕捉到的现实不再是最终结果,可能只是一个激发AI创造的「引子」。丹麦艺术家Bjørn Karmann做的Paragraphica相机没有光学部件,纯靠计算:它通过API收集地理位置数据,利用地址、天气、时间、附近位置等信息组成的文本段落,通过AI「生成」照片。

AI Native影像公司的创业机遇

随着高计算能力的普及,AI Native影像公司将在垂直场景中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这些公司必须具备三个核心特质:全新的物种定位、创新的产品思维、以及以AI为核心驱动的能力栈。

场景化切入的胜利

大疆Pocket系列的成功证明:只要价值供给足够好,小众也能变大众。Pocket用极致的便携和智能化的体验,将「视频稳拍」这一需求从专业圈层扩展到大众市场,总销量突破一千万台。

Plaud Note录音卡的成功也提供了类似参照:它在特定场景下(会议、通话录音),针对特定人群(商务人士、记者、学生),提供了远胜于手机的交互体验,销量突破一百万台。

深空拍摄的启示

过去只有极少数天文摄影爱好者能做好「深空拍摄」,背后是一套十公斤以上、上万元的设备,以及对天气条件的极高要求。但法国公司推出的以堆叠计算为核心的一体化深空拍摄望远镜,让「星云图片」的拍摄变得无比简单,展示了高计算能力如何激活被压抑的潜在需求。

未来影像行业的五大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AI Native影像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五大方向:

1. 专业化垂直场景深耕

未来的影像设备将更加专业化,针对特定场景提供极致体验。从深空拍摄到医疗影像,从工业检测到艺术创作,高计算能力将使专业设备变得更轻便、更智能、更易用。

2. 多模态融合创新

影像将不再局限于视觉,而是与声音、触觉、甚至嗅觉等多种感知方式融合。这种多模态融合将创造出全新的交互方式和表达形式,拓展人类感知世界的边界。

3. 实时生成与编辑

随着边缘计算能力的提升,实时影像生成和编辑将成为可能。用户将能够即时看到拍摄效果,甚至实时调整影像风格、内容,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创作体验。

4. 个性化影像服务

基于用户偏好和场景需求的个性化影像服务将蓬勃发展。AI将学习用户的审美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影像处理方案,甚至预测用户需求,主动提供创作建议。

5. 影像数据价值挖掘

随着影像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将成为关键。AI将帮助从海量影像中提取有用信息,实现从「数据」到「洞察」的转化,为各行业决策提供支持。

结语:影像行业的「惊蛰」时刻

每一次计算能力的跃迁,都会催生出新的优秀企业。从光学主导到计算驱动,影像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那些真正懂得驾驭AI力量的影像新物种,将在这个「惊蛰」时刻破土而出,开创影像行业的崭新未来。

AI Native影像公司的成功,不在于光学系统的极致,而在于计算能力的突破;不在于复刻现实,而在于理解、增强和生成新的现实。在这个计算突破光学围栏的时代,影像行业正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