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铭执掌下的阿里:AI与消费双引擎,如何重塑未来增长格局?

1

当前,全球科技与消费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从基础模型到Agent应用,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产业格局。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也面临着深刻变革,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方兴未艾,成为新的竞争高地。在这一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提出“再创业”的战略主张,将AI+云与大消费确立为阿里未来发展的两大核心引擎,旨在通过深度的战略聚焦与资源投入,重新定义增长路径。

AI+云:智能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与未来驱动力

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清晰地描绘了其在AI+云领域强劲的增长轨迹与战略转型。财报显示,在人工智能(AI)需求强劲的推动下,阿里云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下三年来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增长结构的质变: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由AI模型训练、推理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贡献的收入,正成为阿里云业务增长曲线中最陡峭、最具价值的部分,本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超过20%。

这标志着阿里云正从一个传统的基础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提供者,加速进化为一个赋能千行百业的“AI云”平台。这种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阿里全栈AI能力的厚积薄发。从底层为大模型优化的异构算力基础设施,到近年来屡获全球开源冠军的通义大模型家族,再到上层的行业应用,阿里正在构建一个端到端的强大技术飞轮。其在基础设施上的巨额投入——本季度AI+云的资本支出高达386亿元,过去四个季度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正是将这种战略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体现。这些投入不仅加速了新模型的快速迭代,也推动了高德、钉钉、夸克等阿里系AI原生应用的加速落地,共同构筑了一个良性的商业闭环:AI的爆发式需求为阿里云注入了高价值增长燃料,而强大的云平台则为AI技术在阿里自身及各行业的普及应用铺平了道路。

阿里在AI领域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阿里手握海量高质量的数据这一AI模型最宝贵的“食粮”,拥有覆盖各行各业的丰富应用场景这一AI技术最好的“试验田”,以及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这一AI模型得以运行的“发动机”。这三张关键牌的组合,赋予了阿里云底气去追求全栈AI技术能力的目标,从而在激烈的AI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并驱动阿里实现高速增长。

大消费平台:重塑用户体验与市场格局

在消费领域,阿里选择了即时零售作为其“破局”的关键策略。最新的数据显示,即时零售业务已快速取得阶段性成果:8月整体即时零售月度活跃买家数达3亿,周日均订单8000万,峰值订单更是达到1.2亿。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在8月前三周带动了淘宝App月度活跃买家同比增长25%,并使得整合后的中国电商集团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突破新高。

这项业务的成功,其战略意义远超业务本身,它实质性地回答了在流量见顶时代如何守住并盘活核心电商“基本盘”这一长期困扰阿里乃至整个电商行业的问题。其核心答案在于打破场景的边界。通过将淘宝的“远场”电商流量与饿了么的“近场”履约网络进行深度耦合,阿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消费者可以在一个App内,无缝切换计划性购物与即时性需求,例如上午预订超市商品,下午下单外卖。这不仅极大丰富了淘宝的供给,显著提升了用户粘性,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阿里生态内不同业务单元可以通过更底层的协同,创造出全新的商业价值,从而构筑起一道更宽广、更坚固的“护城河”。

吴泳铭将大消费平台同样视为阿里不可动摇的“历史机遇”。他对此的解读回归到商业的本质: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非着眼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竞争,而是旨在满足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商业形态。这意味着阿里的电商业务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自我进化,不再仅仅是一个撮合交易的“货架”,而是要成为一个能满足用户从线上购物到本地生活全方位需求的“服务平台”,最终引领未来万亿级的大消费市场。即时零售的阶段性成果,正是这一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验证了通过整合生态能力,阿里可以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并为商家提供多场景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以及电商基础设施发达、人口密度高、服务消费需求旺盛的独特条件,为近场消费与远场电商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300亿投入背后的战略雄心: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

如果说财报数字是战略执行的成果,那么吴泳铭在电话会上的阐释,则揭示了这一切背后的深层战略意图。他再次强调:“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集团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阿里巴巴将以驱动业务强劲增长为核心目标,坚定投入未来发展,这也是阿里巴巴发展26年后的再次创业。”这一论断,明确了阿里未来的两大主航道。

在AI领域,吴泳铭详解了阿里为何投入3800亿元。他坚信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变革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宏大的行业机会。面对这一机遇,阿里手握海量且高质量的数据、覆盖各行各业的丰富应用场景,以及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这三张王牌。这些独特优势共同构筑了阿里实现全栈AI技术能力的底气。本季度高达386亿元的资本支出,正是将这种底气转化为行动的体现。吴泳铭指出,阿里对AI的投入已开始显现成果,无论是阿里云在客户AI需求下恢复高速增长,还是广泛的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升级,都清晰地展现了AI驱动阿里高速增长的路径。

在大消费平台方面,阿里计划投入500亿元。吴泳铭将其视为阿里不可动摇的“历史机遇”,并回归商业本质进行解读。他强调,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非着眼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竞争,而是为了满足10亿消费者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商业形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和最具潜力的服务消费市场,电商基础设施发达、人口密度高、服务消费需求旺盛,这为即时零售和电商的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近场消费与远场电商的融合,不仅能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消费需求,也能满足商家多场景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更有助于AI时代一站式消费助理的诞生,预示着未来消费模式的智能化与个性化。

结语:新航道上的阿里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再出发。”吴泳铭在电话会上的这句话,为阿里的变革定了性。对于一个已经走过26个年头的科技巨头而言,“再创业”绝非一句空泛的口号,它意味着深刻的战略聚焦、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组织机制的全面激活。聚焦于AI和消费两大主航道,必然也意味着对其他非核心业务的梳理和调整,这是一个让组织“减肥”,让战略“增肌”的过程,充满挑战却也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潜能。

最新的这份财报,可以看作是这场变革的一个阶段性注脚。它展示了新战略在关键点上的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传递了阿里管理层对未来持续投入的坚定决心。AI,作为颠覆性生产力变革的核心,将重塑行业效率与用户体验;大消费,则立足于最广大用户的核心需求,通过场景融合与智能赋能,持续创造新的价值。两者互为支撑,构成了阿里新一轮增长的双引擎。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然而,一个方向更清晰、组织更专注、更具创业精神的阿里巴巴,已经重新回到了牌桌前,准备迎接下一个时代的牌局,并致力于在数字经济的新纪元中,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