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AI 100榜单揭秘:中国力量如何驱动全球智能未来?

0

近日,《时代》周刊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年度人工智能(A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再次聚焦了全球AI发展的核心脉络。这份榜单不仅涵盖了AI技术、产业应用及伦理治理等多个维度的领军人物,更令人振奋的是,其中涌现出众多华人面孔,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在全球AI版图中的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些华人精英,无论是深耕底层技术研发的企业家,还是引领前沿学术思潮的科学家,都在各自领域以独特的创新与贡献,共同塑造着智能时代的未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DeepSeek创始人兼CEO梁文锋以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等中国产业巨擘的入选,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AI创新与应用层面的强大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时代AI 100榜单

任正非:算力基石与生态构建者

在“领导者”类别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入选实至名归,其在华为AI战略布局中的卓越远见和坚韧毅力,为中国AI产业的自主发展树立了典范。多年来,任正非高瞻远瞩地推动华为在AI领域进行持续、高强度的战略性投资,其核心目标在于构建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AI技术生态体系。在他的战略指引下,华为成功打造了以昇腾(Ascend)系列AI芯片为算力底座的硬核实力。例如,昇腾910C芯片在推理任务中的性能表现已能够达到英伟达H100芯片的60%,这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逐步摆脱对国外高端芯片依赖的关键一步,彰显了华为在高端算力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华为进一步推出了昇思(MindSpore)深度学习框架,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高效、易用的AI开发工具链,极大地促进了AI应用的普及与创新。同时,赋能千行百业的盘古(Pangu)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制造等国民经济核心领域,通过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技术,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升级和效率提升。此外,华为还基于自主芯片组推出了CloudMatrix 384人工智能系统,并持续完善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致力于构建一个从芯片到软件、从云端到终端的全面AI生态闭环,为中国乃至全球的AI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开放的平台。

梁文锋:开源大模型的革新者

DeepSeek创始人兼CEO梁文锋同样作为“领导者”类别中的重要一员,代表了中国在开源大模型领域的崛起力量。DeepSeek团队源于顶尖量化背景,凭借其在算法和算力优化方面的深厚积累,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成为AI领域的技术核心力量。梁文锋坚定地走“从零开始”的自研路线,其团队发布了多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开源代码和语言大模型,在全球开发者社区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影响力。2025年1月20日,DeepSeek发布的R1模型尤其引人瞩目,它不仅敢于直接挑战竞争对手OpenAI最新发布的开放权重模型,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仅凭相对较少的计算资源,便能与全球最顶尖的AI水平相抗衡。这一成就无疑在全球AI领域引发了强烈反响,重新定义了开源大模型的技术高度和成本效益。梁文锋在中国科技界素有“价格屠夫”的称号,其R1模型的发布更是直接引爆了中国大模型市场的价格战,迫使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大幅下调模型服务价格,降幅甚至超过95%。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大模型技术的普及应用,降低了企业和开发者使用AI的门槛,加速了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与创新,展现了技术普惠的强大力量。

王兴兴:具身智能的先行者

在具身智能(Embodied AI)这一前沿赛道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的入选,标志着中国在机器人与AI融合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王兴兴最初以其高性价比、高性能的Go系列四足机器人而闻名业界。这些机器人以卓越的稳定性和灵活的运动控制能力,有效降低了动力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并成功推动了其在教育、科研、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商业化应用。Go系列机器人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精密机电和控制算法上的实力,也为后续更复杂的具身智能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王兴兴带领宇树科技将战略重心全面转向通用人形机器人H1平台的研发。他致力于将最前沿的AI技术,如强化学习控制、大型多模态模型与机器人硬件系统进行深度融合,旨在探索让机器人能够完成更为复杂且具有通用性的任务。今年1月,数十台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呈现了精准同步的舞蹈表演,这一惊艳亮相不仅向全球观众展示了公司在机器人协同控制和运动精度方面的顶尖技术实力,更预示着未来机器人将不仅仅是工具,而是能真正赋能人类生活的全能助手。王兴兴的愿景远不止于舞台展示,他期待机器人能在家庭服务、工业自动化、农业生产乃至更多未知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人机共生的智能未来。

彭军: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实践者

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彭军在“开拓者”类别中的入选,印证了中国在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方面的领先探索。作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运营的核心人物,彭军领导的小马智行不仅在技术层面持续迭代其AI“虚拟司机”,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和深度学习算法,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决策效率,确保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稳定运行;更在商业模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到2025年,小马智行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在中国多个一线城市实现了大规模、常态化的“全车无人”商业运营,为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便捷出行体验。同时,其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业务也在干线物流领域进入了商业化阶段,通过AI赋能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有效缓解了物流行业的痛点。彭军的贡献在于,他成功地将自动驾驶这一前瞻性技术从一个遥远的愿景,转化为了切实的、可规模化的运力服务,为智慧交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中国方案。

李飞飞:以人为本AI的倡导者

在“塑造者”类别中,斯坦福大学教授、World Labs CEO李飞飞的榜上有名,彰显了她在推动AI基础研究和伦理发展方面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斯坦福“以人为本AI研究院”(HAI)的联合院长,她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领导创建了ImageNet项目。这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视觉数据库,包含了数百万张经过精细标注的图像,直接催生了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被广泛认为是现代AI浪潮的关键引爆点。ImageNet不仅为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了海量训练数据,也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对图像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后,李飞飞教授作为“以人为本AI”理念的坚定倡导者和旗帜性人物,持续呼吁并推动AI技术向更负责任、更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方向发展。她致力于将AI技术应用于解决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例如利用AI辅助医疗影像诊断,有效提高了疾病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展现了AI服务于人类福祉的巨大潜力,为AI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薛澜:AI治理与公共政策的引领者

“思想者”类别中,清华大学教授薛澜的入选,凸显了中国在全球AI治理与公共政策领域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作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在AI伦理规范、治理原则和发展战略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担任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深度参与并影响了中国AI法规框架的制定,从宏观政策层面有效地引导AI技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薛澜教授不仅聚焦国内治理体系的完善,更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关于AI治理的对话与合作,致力于在全球层面推动建立一个负责任、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他的工作旨在确保AI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充分尊重人类尊严、保障公民权利,并最大限度地防范潜在风险。薛澜教授的理论建树和实践经验,为全球AI治理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为构建更加公正、透明、可信赖的AI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中国AI力量的全球崛起

《时代》周刊发布的这份AI 100人榜单,无疑是对全球AI领域杰出人物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洞察。众多华人代表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在技术、产业、学术及伦理治理等多个维度所取得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在全球AI竞争格局中,已从追赶者逐渐转变为重要的引领者和塑造者。这些华人精英,凭借其独特的创新思维、坚韧的科研精神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正与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一道,共同推动AI技术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构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公平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未来社会贡献着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随着技术的持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AI力量的全球影响力将持续深化,成为驱动未来智能世界变革的核心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