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校长寄语2029届新生:点燃潜能,共创非凡未来?

1

麻省理工学院于近日隆重举行了2029届本科生迎新大会,校长萨莉·科恩布鲁斯亲临现场,为新生们送上充满力量与期望的寄语。此次盛会不仅是学府迎接新生的传统仪式,更是麻省理工学院(MIT)教育理念与未来愿景的集中展现。科恩布鲁斯校长的话语核心在于对学生潜能的深信不疑,以及对他们未来作为全球问题解决者的期许。

MIT的育人理念:信任与赋能

“我们深信你们每一个人,深信你们将在这里学习、创造、探索与发明,深信你们作为未来领袖,将拥有无限潜力去解决人类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科恩布鲁斯校长掷地有声地指出,这不仅仅是对新生的欢迎,更是对MIT长期以来坚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导向教育的强调。她进一步表示,MIT能够迎来这些才华横溢、充满活力、好奇心与创造力的新生,是学院的荣幸与幸运。这番话语深刻揭示了MIT在人才培养上的核心理念:即通过赋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广阔的平台,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改变者。

萨莉·科恩布鲁斯校长在迎新大会上致辞

校长强调,尽管MIT的学术环境以其严谨和高强度著称,但这并非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貌。学院致力于提供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成长空间,确保学生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发展的丰富性。这种平衡学术挑战与个人成长的教育策略,是MIT培养未来领袖的关键所在。

丰富资源:探索无限可能

科恩布鲁斯校长特别提到了MIT为学生提供的诸多校内及课外机会。其中,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被她称为“不可错过的机会”,它允许本科生与MIT的顶尖教授并肩工作,直接参与到前沿科学研究中。这项计划不仅能让学生提早体验科研的魅力,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与传统教育模式中研究多局限于研究生阶段的惯例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MIT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早期培养和高度重视。

除了科研,MIT还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业精神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MIT通过各类创业孵化器、竞赛和导师项目,为学生提供从概念验证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支持,培养他们的商业洞察力和实干能力。此外,学院还拥有多达450个官方学生组织,涵盖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交和兴趣发展空间。校长鼓励新生大胆尝试:“成为一个初学者并无大碍。加入你在高中时期没有时间参与的社团,探索一项新技能,或者在校园周边的社区做志愿者。”这番话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舒适区,拥抱多样性,从而拓展视野,丰富人生体验。

应对挑战:韧性、支持与社区

面对大学生活的潜在挑战,科恩布鲁斯校长坦言MIT的学术生活可能“强度很高”,但同时也强调了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全面福祉和学业支持资源。她告诫学生:“有时,面对巨大挑战或解决棘手问题,唯一成功的方法就是承认你无法独自完成。你被一个充满关爱的社区所包围。因此,请不要羞于寻求指导和帮助。”

这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体现了MIT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殿堂,更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区。学院理解学生在适应新环境、面对学业压力时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挣扎,因此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辅导系统和心理健康服务,旨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健康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这种支持体系是培养学生韧性的重要一环,它教会学生如何在面对困难时有效利用资源,而非独自承受。

师者智慧:内外兼修的成长之道

在迎新大会上,两位同样毕业于MIT的教员——数学系诺伯特·维纳教授安库尔·莫伊特拉和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克里斯托弗·帕尔默,也分享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宝贵见解,为新生提供了从学术到个人成长的实用指导。

安库尔·莫伊特拉教授的洞察

莫伊特拉教授强调了“承担风险的意愿和为所热爱之事付出努力”的重要性。他敦促学生们保持脚踏实地,忠于自我,尤其是在面对社交媒体压力时。他指出:“这些因素让你们更难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真正关心的事情……因为世界的其他人的意见就在那里,让你无法回避。那么,你们如何发现什么对你们来说是重要的,什么值得你们投入其中呢?”

安库尔·莫伊特拉教授在讲台上发言

这番话深刻揭示了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们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和内在定力。莫伊特拉教授进一步提醒学生警惕那些“试图替你思考但却剥夺你自主权”的技术工具。他坦言对人工智能等工具的过度依赖表示担忧,尤其是在面临学业截稿期时。他强调:“作为教育者,我们并非总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打开大门,希望你们能走进来。”这警示我们,尽管科技进步带来了便利,但真正的学习和成长仍需依靠批判性思维、自主探索和深度思考。他建议新生们要定期回顾“一直以来对你们来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把你们带到这里”。这种反思有助于学生在多元选择中明确方向,坚定初心。

克里斯托弗·帕尔默教授的策略

斯隆管理学院的帕尔默教授,尽管最初申请MIT本科未获成功,但最终在MIT取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终身教授,他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是“长期博弈”的生动案例。他的演讲重点在于培养长期的韧性、专注力和集中力。

克里斯托弗·帕尔默副教授在讲台上发言

帕尔默教授建议学生们“在系统中建立足够的余量,以应对压力并利用校园内的机会”。他将此比喻为银行的“压力测试”,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安排留出缓冲空间,以应对突发状况并抓住意想不到的机遇。这种“弹性系统”的构建,是避免过度劳累和培养长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关键。他强调:“不要把自我价值等同于成就。你拥有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的、永恒的价值。”这提醒学生们要超越物质成就和外部评价,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从而减轻不必要的焦虑。

帕尔默教授还推荐了“深度工作”的概念,这是指“真正取得进展的深度思考”。他引用计算机科学家卡尔·纽波特的研究指出,我们无法真正地多任务并行,而只是在高频率地切换任务,每次切换都会付出小小的代价。因此,他建议学生通过结构性改变,如放下手机、关闭提醒、暂停通知、保证充足睡眠等,来创造一个有利于深度工作的环境。他认为,学术工作、课外活动和社区乐趣的健康结合,方能成就一个充实而富有成效的大学生活。

麻省理工学院约翰逊冰场座无虚席的迎新大会现场

构建和谐社群:尊重与对话

科恩布鲁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重申,就读MIT意味着成为一个尊重多元观点、包容所有人的社区一员。她强调:“我知道你们对自己有极高的期望。我们对你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期望。但我想强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如何对待彼此。在MIT,我们所做的工作如此重要且艰巨,以至于我们必须以同理心、理解和同情心对待彼此。我们要清晰且尊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截然不同的观点留出空间。最重要的是,即使在困难、令人沮丧或痛苦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持续进行对话。”

这种对社区价值观的强调,超越了纯粹的学术追求,触及了现代公民素养的核心。它表明MIT不仅培养技术专家和科研人才,更致力于培养能够理解、尊重并有效沟通的全球公民。在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世界中,这种开放、包容和对话的精神,对于解决全球性挑战、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迎新大会不仅是对新生的欢迎,更是对MIT教育哲学的一次全面阐释。它向世界展示了MIT如何通过构建一个充满信任、提供丰富资源、注重身心健康、强调批判性思维和鼓励深度实践的教育生态系统,来培养那些不仅能在学术和专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更能以同理心和责任感回馈社会,引领未来变革的复合型人才。2029届新生的到来,预示着MIT将继续书写创新与影响力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