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AIGC标识新政:平台、创作者与用户,谁主导真相辨识?

1

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数字媒体的各个角落,其在大幅提升内容创作效率与丰富度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带来了信息真实性与来源可信度的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抖音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启动AI内容标识功能,这一举措不仅是平台积极响应监管要求、维护社区生态健康的体现,更是对未来数字内容治理模式的一次前瞻性探索。此项新政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辨别AI生成内容的工具,但其深层问题在于:在AIGC主导的时代,辨别真假内容的最终责任究竟应由谁来承担?

抖音AIGC标识框架及其法律基石

抖音此次AI内容标识功能的推出,并非孤立的技术创新,而是基于一系列国内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系统性回应。它严格遵循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等文件的精神,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透明、可信的数字内容环境。平台为此设计了两项核心功能:

  • 显式标识功能:赋予创作者主动声明其内容由AI生成的权利与义务。当创作者选择使用AIGC工具进行创作时,需在发布前明确勾选或填写相关标识,向用户清晰告知内容的AI生成属性。
  • 隐式标识功能:通过先进的元数据读写技术,在AI生成内容的底层嵌入溯源信息。这意味着即使内容经过多轮传播或修改,其原始的AI生成痕迹也能被技术系统识别,为内容的真实性溯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根据抖音公布的细则,平台对AI内容的管理策略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首先,对于创作者未主动标识的疑似AI内容,平台将动用算法及人工审核力量进行检测,并添加相应的提示标识。其次,对于那些包含元数据隐式标识的内容,抖音也会进一步补充显式标识,以强化用户对信息源的认知。此外,平台承诺将在所有AI内容的元数据中写入必要的传播要素信息,构建起覆盖内容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体系。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抖音在AIGC治理领域的主动布局,力求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有效遏制潜在的滥用风险。

AIGC时代的内容责任矩阵:谁来为信任买单?

抖音AI标识的上线,将内容真实性的责任分解并分配给了多个关键主体。这表明,构建可信的AIGC生态并非单一环节的职责,而是需要一个协同共治的责任矩阵。

1. AIGC技术服务提供者:源头治理的核心

作为AI生成内容的技术源头,AIGC服务提供者肩负着至关重要的首要责任。这不仅包括在生成内容中嵌入隐式标识,确保内容可溯源,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

  • 技术伦理设计:在AI模型训练和产品开发阶段,就应将伦理和合规性内嵌其中,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成虚假信息、歧视性内容或侵权内容的风险。
  • 透明度与可解释性:提供关于AI模型能力边界、潜在偏见及局限性的清晰说明,让创作者和平台能更理性地使用这些工具。
  • 安全防护机制:建立强大的安全防护机制,防止模型被恶意利用,沦为传播虚假信息或进行网络攻击的工具。

2. 内容创作者:一线把关人与道德自律

内容创作者是AIGC技术与受众之间的第一道屏障。他们在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的同时,其责任也随之升级:

  • 主动标识义务:严格遵守平台规定,对使用了AIGC技术的内容进行显式标识。这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
  • 内容核验与把关:即使是AI生成的内容,创作者也需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严格的人工审核与事实核查。AIGC工具是辅助,而非完全替代人类的判断和责任。
  • 避免滥用风险:不得利用AIGC技术制作、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权益或传播低俗有害内容。创作者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在此刻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个人声誉与平台生态。

3. 平台方(如抖音):技术监管与生态治理的枢纽

抖音作为内容分发平台,在AIGC治理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其责任涵盖了技术检测、规则制定、用户教育等多个层面:

  • 强化检测与核验:持续投入研发,提升AI内容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弥补创作者未主动标识的漏洞。同时,建立高效的人工审核团队,对高风险内容进行人工复核。
  • 完善规则与机制:根据AIGC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动态,动态调整平台规则,确保其前瞻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用户参与监督。
  • 用户教育与引导:通过平台公告、科普活动等形式,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引导用户理性看待AI内容,学会识别与甄别。
  • 平衡创新与治理:在鼓励AIGC技术为内容生态注入活力的同时,不放松对内容质量与真实性的把控,在技术进步与责任约束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4. 广大用户:理性审视与批判性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AIGC时代,用户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是具备批判性思维的积极参与者。抖音的标识功能为用户提供了辨别的线索,但最终的甄别责任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到了用户自身:

  • 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不盲目相信未经核实的内容,尤其是对标识为AI生成的内容保持警惕。
  • 利用标识工具:主动关注并理解平台提供的AI标识,将其作为判断内容可信度的参考依据。
  • 积极参与监督:遇到疑似虚假或不当的AI生成内容时,应积极利用平台举报机制进行反馈,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AI快讯

挑战与未来展望:在技术迭代中持续进化

尽管抖音AI标识的上线代表了平台治理的重大进步,但其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AIGC技术的迭代速度远超规则更新周期,这意味着平台的检测技术和治理策略需要持续进化,以应对日益精妙的AI生成手段,例如“AI生成,人工润色”的内容,其AI痕迹可能被有效稀释,增加了辨别难度。其次,隐式标识作为技术溯源手段,对普通用户不可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后追责,而非实时预防误导。显式标识则依赖于创作者的自觉性与平台的检测能力,任何一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系统失效。

此外,如何在不抑制AIGC技术创新活力的前提下,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是平台需要长期平衡的课题。过于严苛的限制可能扼杀创意,而过于宽松则可能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未来,AIGC治理的重点将从单一的技术或规则,转向构建一个多方协同、动态调整的“AI信任框架”。这包括但不限于:

  • 跨平台与跨国界的合作:AIGC内容传播无国界,需要国际社会和各平台之间建立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 持续的技术投入:不断升级AI检测和溯源技术,研究水印、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内容溯源中的应用。
  • 更精细化的内容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如新闻、娱乐、科普)和不同风险等级的AIGC内容,实施差异化的标识和管理策略。
  • 加强用户教育与研究:深入研究用户对AI内容的认知和接受度,开发更易懂、更有效的教育材料,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总体而言,抖音AI标识的上线是数字内容治理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AIGC浪潮下,内容真实性的维护不再是某个单一主体的任务,而是需要AIGC技术服务提供者、内容创作者、平台方和广大用户共同参与、各司其职、持续进化的系统性工程。唯有多方协同,在技术与伦理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AIGC技术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类文明的积极力量,而非信息混乱的源头,最终构建起一个更加健康、透明和可信的数字内容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