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算: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转型的新质生产力核心,算力的高效能与低能耗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双碳”目标与能耗约束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AI算力的绿色化发展,避免重蹈传统工业化高污染、高排放的覆辙,正成为全球智算产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近期在上海举行的2025中国智算产业绿色科技大会,以“AI+绿能,算力预见新范式”为主题,汇聚各界专家,共同探讨构建可持续的绿色智算生态。
智算与绿能的深度融合:破局能耗悖论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高峰副院长深刻指出,若算力缺乏绿色属性,其发展将难以为继。这一观点为智算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调:绿色化是必由之路。他强调,实现绿电智算的关键在于供需协同与灵活智能的能源管理,这不仅关乎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对整个能源生态体系的重塑。
经济学家邵宇教授从更宏观的视角,剖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期中算力爆发需求与“双碳”目标之间的“算力与能源悖论”。他提出,化解这一矛盾需要从微观的技术创新、中观的产业协同,到宏观的政策引导等多维度着手,推动新能源与智算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为我们理解绿色智算发展的紧迫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核心技术突破:构建高效绿色算力基础设施
智算产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持续创新。
算电协同:电力系统的共生革命
中国三峡武汉科创园周晓专业师在演讲中提出“算力与电力的共生革命”概念。他认为,未来以算电协同为导向的虚拟电厂模式将成为趋势。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和灵活负荷,虚拟电厂不仅能够有效节约系统运营成本,减少电网基础设施投资,还能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并参与现货市场交易。这种模式实现了算力需求与电力供应的深度耦合,促进了电力系统与智算产业的互利共赢,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数据中心热管理与供电架构革新
随着AI计算密度的不断提升,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急剧攀升,传统风冷技术已面临瓶颈。中兴通讯数据中心产品规划部翁建刚部长指出,液冷已成为智算领域的确定性需求,但如何与现有风冷系统有效融合,形成风液混合冷却方案,是当前的技术重点。他展望,在供电方面,未来数据中心将逐步演进至750V HVDC和锂电技术路线,为源网荷储一体化下的直流微电网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更高的供电效率和可靠性。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架构师侯梦梦进一步阐述了“热管理革命”。她强调,对于高密度AI计算,纯液冷方案虽高效但成本和门槛较高,而风液融合方案则能在能效与成本之间取得“黄金平衡点”,并可结合自然冷源技术,最大化制冷效率,显著降低PUE(电能使用效率)。
台达-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宫鸿华总经理则从更广阔的视野,提出实现“可持续的AI”需要从电厂发电、电力传输与转换、数据中心供电与散热,直至芯片的全链路能效提升。他强调,每一次能量转换和传输都存在损耗,通过系统级优化,才能真正应对AI算力爆发带来的能源挑战。
绿电采购与直供策略
腾讯数据中心能源电力专家牛凯分享了数据中心绿色技术实践。他指出,尽管绿电直连在理论上能实现单个数据中心的100%绿电供应,但受限于资源条件,难以覆盖所有数据中心需求。因此,采购绿电和绿证仍是目前更具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通用模式。当然,在新能源资源富集区域,如“三北”地区,绿电直连对数据中心仍具有显著的经济吸引力。
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算力的乌兰察布范式
中金数据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售前支持部陈力副总经理,以乌兰察布为例,描绘了“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零碳算力的前景。他指出,下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应具备超大型园区规模、区域内多AZ节点配置,并融入绿色低碳与智能化管理。中金数据实践的“以荷定源、源荷互动”模式,通过统筹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资源,实现了算力与绿电的双向奔赴。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也为大规模智算中心实现零碳运营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标志着智算中心从传统能源消耗者向综合能源服务者的转变。
产业协同与未来展望:共绘绿色智算蓝图
大会通过三场圆桌对话,深度聚焦产业痛点与发展方向。专家们围绕“秒级扩容”与“十年基建”的冲突、“绿色瓦特”与“智能比特”的融合,以及“百倍扩张”与“零碳红线”的平衡展开激烈探讨。
在“秒级扩容”VS“十年基建”的讨论中,与会嘉宾们深入探讨了AI算力需求爆发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周期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模块化、预制化、快速部署等技术手段,结合灵活的投资与运营模式,实现算力与电力基础设施的极限协同,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弹性架构和按需扩展成为共识,以应对算力需求的快速变化。
“绿色瓦特”VS“智能比特”的对话则强调了技术赋能的重要性。这不仅涵盖了能源效率的提升,还包括智能运维、AI优化调度算法、以及将绿色能源与数字基础设施深度融合的创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能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确保算力服务的智能化和可靠性。
“百倍扩张”VS“零碳红线”的议题,则将目光投向了智算产业的规模化落地与碳中和目标之间的平衡。专家们讨论了如何通过政策激励、市场机制、以及技术创新来驱动智算产业的绿色发展,探索实现规模化扩展同时满足零碳要求的路径。强调绿色收益的创造和AI云服务的绿色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策略。
此次大会还隆重举行了“中国智算产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2025)”颁奖仪式,表彰在绿色智算、算力与电力协同、液冷技术、绿电直供、智能运维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前沿技术的成功应用,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全行业树立了典范,加速了绿色智算产业的成熟与发展。
展望:构建可持续的AI未来
2025中国智算产业绿色科技大会的成功召开,清晰地勾勒出AI与绿能融合发展的未来路径。从宏观的政策引导到微观的技术创新,从供需协同的电力系统到极致能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实现智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未来,智算产业将不再仅仅是算力的高速增长,更将是绿色、智能、高效的代名词。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深度的产业协同以及完善的政策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真正可持续的AI新纪元将加速到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