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潜能:MIT校长致2029届新生的深刻寄语
麻省理工学院(MIT)每年一度的迎新大会,不仅是新生们步入世界顶尖学府的序章,更是学院精神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2029届本科生迎新大会上,MIT校长萨莉·科恩布鲁斯(Sally Kornbluth)发表了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欢迎辞,核心传达了学院对每位新生的坚定信任及其无限潜能的深切期许。这一年度盛会不仅标志着新生大学生涯的开启,更凸显了MIT在培养未来领导者方面的教育理念与决心。
科恩布鲁斯校长明确指出,学院坚信新生们具备学习、创造、发现与发明的能力,并对其作为未来领导者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潜力寄予厚望。她强调,每一位选择MIT的学生都为这个卓越的社区带来了独特的才华、活力、好奇心、创造力与驱动力,学院对此深感荣幸与感激。这种开诚布公的信任,为新生们在即将开始的学术征程中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拓展视野:MIT的多元化学习生态
尽管MIT的学术生活以其强度著称,科恩布鲁斯校长特别强调了课堂之外的丰富机遇。她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和癌症研究者,深知实践与探索的重要性。她鼓励新生们积极参与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认为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能让学生与MIT的顶尖教职员工并肩,站在研究的前沿。UROP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研究的宝贵平台,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除了学术研究,MIT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鼓励他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学院内活跃着超过450个官方学生组织,涵盖了从学术、艺术到社会服务的广泛领域。科恩布鲁斯校长鼓励新生们勇于尝试,即使是初学者也无需畏惧。她建议加入高中时未曾涉足的社团,探索新的技能,或在校园周边的社区进行志愿服务。这种对多元化体验的鼓励,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培养跨学科的合作精神。
应对挑战:寻求支持与社区协作
大学生活,尤其是像MIT这样高强度的学术环境,有时会令人感到力不从心。科恩布鲁斯校长坦承,学术挑战可能“强度巨大”,但她也同时强调了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全面支持系统。她指出,MIT为学生的福祉和学业成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学业辅导等。她的核心信息是:承认自己无法独自应对所有挑战,并主动寻求帮助,是成功的关键一步。
她强调:“你们周围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社区。所以,请不要羞于寻求指导和帮助。”这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对社区互助的倡导,构建了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克服眼前的困难,更培养了他们未来在职业生涯中团队协作和寻求外部资源的宝贵能力。
教师洞见:保持本真与培养韧性
在欢迎仪式上,两位同样毕业于MIT的教职员工也分享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深刻见解,为新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诺伯特·维纳数学教授阿库尔·莫伊特拉(Ankur Moitra)强调了“冒险意愿和对所关心事物的努力投入”的重要性。他敦促学生们在面对社交媒体压力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忠于自我。莫伊特拉指出,外部世界的喧嚣和即时反馈,有时会阻碍个人发现真正重要的事物,并投入精力。
莫伊特拉教授还对过度依赖科技工具提出了警示。他认为,虽然这些工具旨在简化思维,但它们可能在无形中削弱个体的自主性。他提醒学生们,尤其是在截止日期临近时,要警惕诱惑,避免让工具代替自己的思考。他建议新生们应“定期提醒自己,什么是一直以来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把你带到这里”。在未来的四年里,学生将置身于一个充满创意、智慧和激情的人群之中,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也是成长的动力。
MIT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克里斯托弗·帕尔默(Christopher Palmer)则以其独特的经历开场——他最初申请MIT本科未被录取,但最终在此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终身教授。这一幽默的开场,恰恰引出了他演讲的核心:培养长期坚持的韧性、专注和集中力。
帕尔默教授建议学生们在系统中“建立足够的弹性”,以应对压力并抓住校园内的机遇。他将此比作银行的“压力测试”,鼓励学生构建一个能够承受挑战的日程安排,从而为好奇心和有意义的创造力留出空间。他提醒学生避免“成就决定自我价值”的错误观念,强调每个人都拥有内在、永恒的价值。因此,明智地安排承诺,为休息、充电以及应对突发情况预留时间,对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帕尔默教授推崇“深度工作”的理念,即专注于需要高度思考的工作,这也是取得真正进展的关键。他引用计算机科学家卡尔·纽波特的研究,指出人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多任务处理者,而是频繁地进行任务切换,每次切换都会产生效率损耗。他建议学生们通过结构性改变来提升专注力,例如放下手机,关闭通知,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学习、活动与社交融合,才能构建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构建开放与尊重的社区
科恩布鲁斯校长在结束讲话时,再次强调了MIT作为一个社区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所有人,并维持公正理解的道德风尚。她深知新生们对自身抱有极高期望,学院对他们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在如何对待彼此方面。
她指出:“在MIT,我们所做的工作如此重要且艰巨,以至于我们必须以同理心、理解和同情心对待彼此。我们应清晰、尊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截然不同的观点留有空间。最重要的是,即使在困难、令人沮丧或痛苦时,我们也要继续保持对话。”这种对开放交流和相互尊重的强调,是MIT培养未来领导者不可或缺的一环,确保学生们不仅在学术上卓越,更在品格和社群责任感上有所建树。
展望未来:融合卓越与责任
MIT的迎新大会不仅是对新生的欢迎,更是一次对学院使命和未来方向的重申。科恩布鲁斯校长和两位教授的寄语,共同勾勒出在MIT取得成功的蓝图: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卓越的智力,更要拥有坚韧的品格、开放的心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鼓励探索、提供支持、倡导本真与深度思考,MIT致力于培养能够应对复杂世界挑战、并以同理心引领变革的未来领袖。这种教育模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关注学生作为个体和社区成员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