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阿里吴泳铭如何布局AI与消费,开启巨头再创业新篇章?

1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科技巨头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先行者,阿里巴巴集团在CEO吴泳铭的掌舵下,于近期发布了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并借此机会系统性地阐明了集团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以“AI+云”为基石的科技平台,以及以用户为中心、融合创新服务模式的“大消费”平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业务调整,而是一场由内而外、面向未来的“再创业”,旨在通过聚焦两大核心领域,重塑其在数字时代的竞争优势与增长曲线。市场对此抱以高度关注,期待深入理解阿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战略聚焦与持续投入,重新定义其商业版图。

AI 驱动的未来

AI 驱动的科技引擎:从“云计算”到“AI 云”的跨越

全球范围内的AI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个行业,“百模大战”硝烟未散,Agent和Coding等前沿应用又迅速成为新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的科技底座,无疑承载着集团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支点。最新的财报数据清晰地描绘出这一转型轨迹: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下三年来的新高,而更引人注目的是,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突破,它标志着阿里云正从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的传统“云计算”服务商,加速迈向提供智能生产力的“AI 云”平台。

这种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阿里在AI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全栈式布局。从底层针对大模型进行优化的异构算力,到屡次在全球开源竞赛中斩获殊荣的通义大模型家族,再到上层高德、钉钉、夸克等一系列AI原生应用的加速落地,阿里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技术飞轮”。这个飞轮的每一环都相互促进:AI的爆发式需求为阿里云带来了高价值的增长燃料,而强大的云平台则为AI技术在阿里自身业务乃至千行百业的普及应用铺平了道路。

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强调,阿里对AI的投入是全方位的,本季度AI+云的资本支出高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0%,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这表明了阿里坚定不移地将AI视为未来十年最大的技术机遇,并致力于将其转化为驱动业务强劲增长的核心动力。通过深耕AI技术,阿里不仅提升了自身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更为外部客户提供了领先的AI能力,形成了良性的商业闭环。未来,随着AI技术渗透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阿里云有望成为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地位。

阿里巴巴园区

用户优先的大消费平台:即时零售的破局与生态融合

在AI科技引擎高速运转的同时,阿里巴巴的“大消费”平台也在经历一场以用户为先、场景重构的深刻变革。在传统电商流量见顶的背景下,如何守住并盘活核心电商的“基本盘”,成为摆在阿里面前的重要课题。吴泳铭给出的答案是:打破场景边界,通过即时零售实现创新破局。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月度活跃买家数达到3亿,周日均订单8000万,峰值订单更是突破1.2亿。更重要的是,这一增长有效地带动了淘宝APP的月度活跃买家同比增长25%。这并非简单的业务数据增长,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将淘宝的“远场”电商流量与饿了么的“近场”履约网络进行深度耦合,阿里成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让消费者在一个应用内即可无缝切换计划性消费与即时性需求。

这种融合不仅极大丰富了淘宝的供给侧能力,显著提升了用户粘性,更在于它验证了阿里生态内不同业务单元通过底层协同,能够创造出超越单一业务维度的全新商业价值。这不仅构筑了更宽广的“护城河”,也为大消费平台在AI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吴泳铭指出,阿里在大消费领域的布局并非仅仅着眼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竞争,而是旨在满足十亿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商业形态。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最发达的电商基础设施、高密度的人口以及旺盛的服务消费需求,这些都为近场消费与远场电商的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阿里通过整合物流、支付、本地生活等多元能力,致力于构建一个能满足用户从线上购物到本地生活全方位需求的“服务平台”。即时零售的成功,正是这一自我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它展示了阿里如何通过生态整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更个性化的一站式消费体验,并最终引领未来30万亿规模的大消费市场。

天猫双十一

4300亿战略投入的深层逻辑与“再创业”精神

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对阿里两大战略领域的投入进行了详细阐释:在AI+云领域投入3800亿元,在大消费平台投入500亿元,总计高达4300亿元。这笔巨额投资,不仅彰显了阿里巴巴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的决心,更是其在发展26年后,以“再次创业”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具体体现。

为何是AI和消费?吴泳铭给出了清晰的答案: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而大消费平台,则是阿里不可动摇的“历史机遇”,立足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阿里在AI领域手握海量高质量数据、覆盖各行各业的丰富应用场景以及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这三张王牌,使其有底气将目标设定为拥有全栈AI技术能力。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阿里在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为其实现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则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满足用户需求。通过近场消费与远场电商的深度融合,阿里不仅能满足用户多样化、即时性的消费需求,也能助力商家实现多场景服务消费者的目标。更具前瞻性的是,这种融合将有助于AI时代“一站式消费助理”的诞生,通过AI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购物与生活服务体验,从而驱动整个大消费市场的升级。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再出发。”吴泳铭的这句话,为这场变革定了性。在一个拥有庞大体量和深厚历史的巨头身上,进行“再创业”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组织变革的阵痛。聚焦核心主航道,必然意味着对非核心业务的梳理和调整,这是一个让组织“减肥”,让战略“增肌”的过程。最新的这份财报,正是这场宏大变革的一个阶段性注脚,它不仅展示了新战略在关键业务上的突破性进展,也传递了阿里管理层对未来持续投入与深度转型的坚定信心。

变革中的阿里:双引擎驱动的未来展望

阿里巴巴的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清晰地勾勒出其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寻求新的增长极。AI与大消费,这两个看似关联度不高的领域,在吴泳铭的战略棋局中却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阿里新一轮增长的双引擎。AI作为底层技术驱动力,赋能大消费平台实现智能化升级与服务创新;而大消费平台则为AI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数据反馈,形成数据、技术、应用良性循环。

当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如何在AI技术的快速迭代中保持领先优势?如何在在大消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持续创新并巩固用户心智?这些都是阿里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然而,一个方向更明确、组织更精简、战略更专注的阿里巴巴,已经重新回到舞台中央,准备迎接下一个时代的牌局。这场“再创业”不仅仅是阿里巴巴自身的转型升级,更是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探索与实践,其成功与否,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