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竞速:小米销量破百万,特斯拉推低价版,AI领域新动向

1

小米17系列销量突破百万,创下销售新纪录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近日在微博宣布,小米17系列销量已超过100万台,比往代机型速度更快。这一成绩标志着小米在高端市场的持续突破,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小米产品的高度认可。

卢伟冰透露,小米17系列首销表现强劲,其中Pro Max机型销量占比超过50%,打破了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系列的产品结构得到历史性改善,Pro Max和Pro机型轻松跨越6000元价位门槛,显示出小米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面对市场需求,小米正抓紧提升产能,增加备货。此前,由于用户对1TB版本的需求超出预期,小米迅速决策增加该版本的量产,并将于10月5日开始交付。这种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体现了小米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度。

特斯拉Model Y标准款曝光,入门级SUV即将面世

特斯拉官网源代码中悄然出现"Model Y标准款"的相关信息,为这款传闻已久的低价车型提供了最明确的线索。据分析,这款标准款在外观和内饰上均有大幅精简,旨在降低入门价格。

外观设计调整

  • 重新设计前保险杠,造型更简洁
  • 采用一体式大灯,降低部件复杂度
  • 取消前部光带,进一步控制成本
  • 采用封闭式车顶设计(无全景玻璃车顶)
  • 搭载全新18英寸"Aperture"轮毂,更注重能效

内饰配置缩减

  • 采用织物材质装饰,替代高端木纹或金属饰板
  • 方向盘调节改为手动调节
  • 配备15.4英寸触控屏(小于新款Model Y高性能版的16英寸)
  • 取消第二排乘客的触控屏
  • 第二排空调出风口改为手动调节
  • 仅配备普通空气微粒过滤器,不提供HEPA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尽管配置有所调整,Model Y标准款的载物空间依然出色,达到75立方英尺(约2.12立方米),仅略低于高端版本。这些调整表明特斯拉正通过简化配置来降低价格,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中国车企在欧洲混动市场占比接近10%,展现强劲竞争力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车企8月在欧洲混动汽车市场占比达到创纪录的9.8%,这是中国品牌今年第4次在混动市场份额上刷新纪录。同期,中国车企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为9.6%,较7月略有回落。

比亚迪、MG等厂商正在积极抢占欧洲电动化汽车市场,以更便宜、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对大众和Stellantis等传统巨头构成压力。在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中,截至8月,欧盟、英国和EFTA国家的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26%,插混增长28%,而整体车市增幅仅为0.4%。

在欧盟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中国车企今年加大了混动车的销售力度。比亚迪等企业不仅提升电动汽车销量,还在欧洲加紧建设产能以规避关税。零跑的T03城市车成为市场上最便宜的纯电动汽车之一,而MG则重点押注混动和插混车型。

苹果产品泄密疑点指向越南工厂

苹果公司对其未发布产品采取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但近期却频发泄密事件。2024年10月,一名俄罗斯YouTube博主在M4 MacBook Pro正式发布前数周,便发布了该产品的开箱视频。如今,类似的剧情在即将推出的M5 iPad Pro身上再度上演。

这两起泄密事件存在一个共同点:涉事设备均产自越南。因此,极有可能是富士康的内部人员,将未发布的设备输送给了俄罗斯博主。苹果在产品大规模量产启动后,会间隔数周才正式发布该产品,这段时间差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

有趣的是,iPhone 17或iPhone Air在发布前未出现开箱泄密视频,这可能与苹果的iPhone生产基地位于中国和印度有关。该公司在这两个国家的生产线管控可能更为严格,从而有效避免了类似泄密事件的发生。

Anthropic迎来新CTO,专注AI基础设施建设

Anthropic公司近日正式任命前Stripe首席技术官Rahul Patil为新任首席技术官(CTO)。Patil拥有超过20年的工程管理经验,曾在Stripe任职五年,并曾于Oracle担任云基础设施高级副总裁,还在亚马逊和微软担任过工程技术职务。

随着管理层调整,Anthropic也对核心技术团队进行了结构升级,使产品工程团队能够更紧密地协作于基础设施和推理团队。作为CTO,Patil将负责计算、基础设施、推理及多项工程相关事务。新任首席架构师Sam McCandlish则专注于模型预训练。

此次人事变动发生在Anthropic面临来自OpenAI和Meta等AI实验室激烈基础设施竞争的背景下。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曾表示,Meta计划到2028年底在美国基础设施上投资6000亿美元,OpenAI则与Oracle和Stargate项目签订了类似规模的合约。虽然Anthropic自有基础设施的具体支出尚不明朗,但在速度与能耗优化方面压力极大。

Perplexity AI浏览器Comet转为免费模式,挑战谷歌Chrome

Perplexity今日宣布,旗下AI浏览器Comet现已面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下载。在此之前,该产品曾以每月200美元的高价提供订阅,如今转为免费模式,目标是挑战包括谷歌Chrome在内的主流浏览器。

据Perplexity称,自今年7月发布以来,已有"数百万"用户加入候补名单。免费用户可使用侧边栏助手,而所有用户均能访问个性化新闻、项目管理、购物和旅行辅助等功能。付费用户则可获得更强的AI模型支持,原Max订阅者还可使用邮件助手进行回复撰写和收件箱整理。

Comet的后台助手能够执行如发送邮件、将演唱会最低价门票加入购物车,或在指定日期查找最佳直飞航班等操作。这类功能依赖于更完善的"connectors",即让Perplexity与本地应用和数据源集成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Comet在发布后不久曾被曝出安全隐患。研究人员发现,其网页摘要功能可能被恶意网站利用,在页面中嵌入对人类不可见的指令。当用户请求摘要时,AI会在用户完全授权下执行这些隐藏命令,从而可能泄露账号关联邮箱地址,甚至获取其他浏览标签页中的敏感数据。该漏洞由竞争对手Brave的研究团队披露,Perplexity已修复这一问题。

华为Mate 80系列手机爆料:最高100W快充,居中大圆摄像头设计

据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华为即将推出的Mate 80系列手机预计将在11月前后正式发布,该系列将包括两个主要版本:标准版和Pro版。

在充电配置上,这两个版本有所区别:标准版将配备66W有线充电技术,Pro系列则采用100W有线充电技术。设计方面,Mate 80系列工程机背部摄像头模组区域采用了居中大圆的设计。镜头左上侧配备条形双色温闪光灯,右上侧则对称地放置了条形传感器,中轴下方还有一颗多光谱镜头。

这些爆料信息显示,华为在Mate 80系列上继续强化了其高端定位,特别是在快充技术和摄像头设计上的创新。居中大圆摄像头设计可能会成为该系列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吸引摄影爱好者的关注。

三星首款XR头显Project Moohan即将在韩国首发

据韩媒ChosunBiz报道,三星旗下代号为Project Moohan(无限计划)的首款XR头显将于10月15日开启预购。业内人士透露,这款头显将在韩国时间10月15日-10月21日预售,发布会则定于10月22日(北京时间10月21日)。

科技媒体GSMArena预测,这一时间表可能只适用于韩国本土市场,其他地区市场可能会在稍微晚些时候上市。根据目前的情报,这款XR头显将搭载高通骁龙XR2+ Gen2芯片、16GB内存,内置3800ppi的OLEDoS型Micro OLED微显示器,满足高质量XR内容的性能需求,其供应商可能来自索尼。

三星电子内部对接下来的多款重量级新品的发布时间进行了调整,其中三星首款XR头显Project Moohan的发布会从本月29日延后至北京时间10月21日(韩国时间10月22日)。这一调整可能与产品优化或市场策略有关。

OpenAI新应用Sora引发内部争议

多位OpenAI现任及前任研究人员公开表达了对公司首次涉足社交媒体领域的看法。OpenAI最新推出的Sora应用是一款TikTok风格的产品,内容以AI生成视频为主,里面包含大量公司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的深度伪造视频(deepfakes)。

OpenAI预训练研究员约翰·霍尔曼(John Hallman)在X平台的帖子中表示:"基于AI的信息流很可怕。我不得不承认,最初得知我们要推出Sora 2时,我确实有些担忧。但话说回来,我认为团队在设计积极的用户体验方面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们会全力以赴确保AI造福人类,而非带来伤害。"

另一位OpenAI研究员、哈佛大学教授博阿兹·巴拉克(Boaz Barak)回复称:"我同样既担忧又兴奋。从技术层面看,Sora 2令人惊叹,但现在就为避开其他社交媒体应用和深度伪造技术的陷阱而庆贺,还为时过早。"

OpenAI前研究员罗汉·潘迪(Rohan Pandey)则借此机会宣传自己的新初创公司——Periodic Labs。该公司由前AI实验室研究人员组成,致力于开发用于科学发现的AI系统。

Sora的推出凸显了OpenAI反复出现的核心矛盾,该公司既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科技公司,同时也是一家拥有崇高非营利章程的前沿AI实验室。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解释了公司为何要为这款AI社交应用投入大量资金和算力:"我们确实最需要资金来开发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AI,而且几乎所有研究精力都集中在通用人工智能(AGI)上。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向人们展示酷炫的新技术/产品,让他们开心,并且考虑到巨大的算力需求,希望能借此盈利,这也很不错。"

结语

科技行业的动态日新月异,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从AI基础设施到XR设备,各大科技公司正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小米的销量突破、特斯拉的低价策略、中国车企的海外扩张、苹果的保密挑战、AI领域的内部争议,这些动态不仅反映了各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也揭示了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并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才能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