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竞赛,美国虽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这场竞争不仅关乎技术领先,更关乎未来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重新分配。民主国家亟需清除AI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构建支持人权和法治的AI模型,以确保在这场关键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
竞争格局:美国的领先与中国的追赶
中国已经展现出超越美国AI实力的路径。尽管美国目前仍保持领先,但中国在开放权重模型生态系统和半导体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积极举措,为其赢得了巨大发展动力。在创业领域,我们深知发展动力的重要性:即使一家公司规模不大,但若能保持高速增长并持续数年,很快就能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这正是为什么一个规模虽小但增长迅速的团队能够对行业巨头构成威胁。
虽然美中都是AI领域的巨头,但中国超竞争的商业环境和知识快速扩散的特点,使其拥有了独特的发展动力。美国白宫上周发布的AI行动计划明确支持开源等多项举措,这是美国非常积极的一步,但仅凭此还不足以维持美国的领先优势。
多元化AI发展:不同国家的不同优势
AI并非单一、同质化的技术,不同国家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例如,在生成式AI兴起之前,美国长期以来在规模化云AI实施方面保持领先,而中国则在监控技术领域长期处于优势地位。这些差异转化为经济增长以及软硬实力的不同优势。
尽管非技术专家经常谈论"通向AGI的竞赛",仿佛AGI是一项有待发明的离散技术,但现实是AI技术将持续发展,没有明确的终点线。如果一家公司或国家宣布已实现AGI,我预计这一声明更多是营销里程碑而非技术里程碑。就像奥运会100米短跑中微小的速度优势会导致金牌与银牌之间的巨大差异一样,AI能力的优势会转化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力量的相应优势;虽然影响不会是赢者通吃的二元结果,但这些优势仍然至关重要。
模型竞争:封闭与开放的不同路径
从Artificial Analysis和LMArena排行榜来看,顶级专有模型由美国开发,但顶级开源模型来自中国。谷歌的Gemini 2.5 Pro、OpenAI的o4、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和Grok 4都是强大的模型。但来自中国的开放替代品,如DeepSeek R1-0528、专为代理推理设计的Kimi K2、Qwen3变体(包括在编程方面表现强劲的Qwen3-Coder)和智谱的GLM 4.5(其后训练软件已开源),紧随其后,许多甚至超越了谷歌的Gemma 3和Meta的Llama 4——美国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
由于许多美国公司对基础模型开发采取了保密方法——这是一种合理的商业策略——领先公司投入巨额资金招募彼此的关键团队成员,这些人可能知道竞争对手开发特定能力的"秘方"。因此,知识确实在流动,但成本高昂且速度缓慢。相比之下,在中国开放的AI生态系统中,许多先进的基础模型公司在价格上相互竞争,大胆发布公关声明,并相互挖走员工和客户。这种达尔文式的生死斗争将导致许多现有玩家消亡,但激烈的竞争催生了强大的公司。
半导体领域:中国的追赶与替代路径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也在取得进展。华为的CloudMatrix 384旨在与英伟达的GB200高性能计算系统竞争。虽然中国一直在努力开发与英伟达顶级B200类似能力的GPU,但华为正尝试通过组合更多(384个而非72个)低能力芯片来构建有竞争力的系统。中国汽车行业曾一度难以与美国和欧洲的内燃机汽车竞争,但通过押注电动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华为的替代架构证明有多有效还有待观察,但美国的出口限制已给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大力投资自主研发技术的强烈动力。
此外,如果中国发展国内半导体制造能力,而美国继续依赖台湾的台积电,那么美国的AI路线图将更容易受到台湾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封锁或更糟的热战)。
历史视角:通用技术的全球影响
随着电力、互联网和其他通用技术的兴起,许多国家都有机会受益,而且一个国家的收益并未以牺牲另一个国家为代价。我知道许多企业早在数月前就已规划了中国主导开放模型未来的情景(事实上,我们已经处于这一时刻,尽管未来取决于我们的行动)。鉴于AI的变革性影响,我希望所有国家——特别是尊重人权和法治的民主国家——都能清除AI进步的障碍,投资开放科技,增加这项技术支持民主并惠及尽可能多的人的可能性。
未来展望:合作与竞争的平衡
AI竞赛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价值观和发展理念的竞争。民主国家需要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确保AI发展符合人类共同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 建立开放协作的研发环境
封闭的研发环境虽然短期内能保持竞争优势,但长期来看会限制知识流动和创新速度。开放科学和技术的投资不仅能加速进步,还能确保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2. 制定包容性的AI治理框架
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建立既鼓励创新又防范风险的AI治理框架。这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算法透明度、责任归属等关键议题的全球标准。
3. 培养多元化的人才生态系统
AI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需要投入资源培养本土AI人才,同时建立国际人才交流机制,确保全球AI知识库的持续丰富和发展。
4. 关注AI发展的普惠性
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在追求AI领先的同时,各国应关注如何让AI技术惠及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避免加剧全球不平等。
结论:共同塑造AI的未来
全球AI竞赛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美国的领先优势正面临中国的有力挑战。然而,这场竞赛不应是零和游戏。正如电力和互联网等通用技术的兴起为全球带来共同繁荣一样,AI也有潜力成为推动全人类进步的力量。
民主国家肩负着特殊责任,不仅要确保自身在AI领域的竞争力,更要引导AI发展方向,使其符合人权和法治的核心价值。通过清除发展障碍、投资开放科技、加强国际合作,我们能够增加AI技术支持民主并惠及最多数人的可能性。
在这场伟大的AI竞赛中,赢家不应仅是技术领先的国家,更应是整个人类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塑造一个AI发展既充满创新活力又符合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未来。